《心花》許欽松 1991年
《到前線去》 胡一川 1932年
《怒吼吧中國》 李樺 1935年
《鄉間風景》 陳煙橋 1935年
要讓廣東版畫衝出低迷市場,藝術家首先應關注社會、深入生活,創作出有思想性強、讓人記得住的力作。在此基礎上,應廣泛開展版畫宣傳活動,讓更多人認識、熟知原創版畫的藝術價值,消除收藏心理障礙和認識誤區。為達到培育版畫市場、引導版畫市場良性發展的目的,廣東美協接下來要做的工作就是解決誠信、規範等問題,推出由版畫家倡導、簽名的公約;同時舉行毀版儀式,讓人們見證毀版,給市場以信心。
第十一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廣東省共有25件版畫作品參與了這次全國性的美術展覽評選,遠遠遜色于參展的中國畫和油畫(各45件),也不敵水彩(40件)。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廣東省美術家協會主席許欽松表示:這個數字雖然不能完全代表當下廣東版畫的實力,但也説明,相對廣東美術的總體發展而言,廣東版畫的確存在一些問題,而問題的根本原因,是隨著中國藝術品市場的興起,版畫市場的低迷阻礙了版畫家的創作熱情。然而,就全國版畫來説,廣東版畫的創作隊伍還是在不斷發展壯大的,作品的風格樣式豐富多彩,材料和語言運用也更趨多元化。
市場低迷阻礙版畫創作
記者:李樺、陳煙橋、古元、黃新波、胡一川等優秀的版畫藝術家為廣東版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因此在版畫“回娘家”(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魯迅先生引進原創版畫,倡導新興版畫)後的不同歷史時期,廣東的版畫都在全國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藝術成就輝煌。為何選送本屆全國美展作品的數量這樣不盡如人意?
許欽松:廣東的版畫是隨著中國藝術品市場的興起而漸趨落伍的。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開始,先是國畫價格一路飆升,接著油畫市場浮起,21世紀初當代藝術市場又火爆起來了,而且屢屢刷新拍賣紀錄。在藝術品市場涌動的過程中,版畫市場始終沒有出色的表現,這大大影響了版畫家的自信心,動搖了他們對版畫藝術的長遠追求。現在,專業美術機構(如畫院、美協等)以外的絕大部分版畫家從事的則是另外的職業,他們要麼轉向油畫、國畫,要麼搞廣告、裝修、設計等,而創作版畫是附帶品。某些版畫家認為既然市場不好,乾脆置之不理,自娛自樂起來。從而出現了這樣的問題:不少版畫家由於過於追求版畫語言、技術層面的東西,而忽略了作品的思想內涵和精神內涵,這就導致許多作品雖然技術含量很高,靠肌理製作等暫時吸引了觀眾的眼球——像花瓶,蠻好看,但不能發人深思,很難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一句話:現在廣東的版畫缺少有思想、有生活的力作。
《人橋》 古元 1948年
《從前沒有人到過的地方》梁永泰 1954年
《海港燈光》 賴少其 1974年
《年輕人》 黃新波 1961年
《盼過年》 趙紅雨
版畫家迷失于多元藝海
記者:廣東版畫缺少力作,版畫市場一直處於低迷狀態固然是原因之一,因為在商品經濟日益發達的今天,藝術的再生産必須依賴一定的經濟基礎。除此之外,力作匱乏還有沒有其他原因呢?
許欽松:建國前的廣東版畫是為民族、國家的存亡而戰,是革命的號角,是匕首和投槍,發揮了不可低估的宣傳、教育作用。建國後,按照延安文藝座談會的精神,版畫作為特有的畫種踏著時代的脈搏,承擔起了歌頌新生活、表現新生活的歷史責任,版畫家們創作精力旺盛,熱情高漲,出現了許多思想內涵深刻的優秀作品。
改革開放後,國門大開,國外藝術思想不斷涌進,打開了禁錮的局面,拓寬了藝術家們的思路,他們開始注重藝術本體語言的探索、研究,石版、銅版、絲網版、木版及綜合版等版種都有自己技術性的東西,各種風格樣式隨著藝術潮流不斷涌現。這種藝術回歸是好現象。但是,我們版畫的生存和發展一直是和整個社會緊密相連的,一旦置身自由的藝術狀態中,版畫家就惘然若失了。他們在多元的藝術海洋中掙扎,迷失了方向,遠離了生活,漠視社會,沒有思想的鋒芒,缺少藝術的敏感,喪失了銳氣,對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及改革開放帶來的變化關注不夠,深層次的思考不夠,所以大量作品呈現的都是技術層面的東西,非常蒼白。這是版畫回歸藝術本體後出現的一大癥結,很要命,需要作為一個主要的藝術問題提出和解決,否則廣東版畫的明天就不會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