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揚州木刻浮水印“復活”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6-07-04 22:31:05 | 文章來源: 揚子晚報

形狀、顏色各異的精緻饾版

    剛剛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的揚州雕版印刷技藝又恢復一項傳統工藝,3日,揚州雕版印刷的“大本營”廣陵古籍刻印社傳出消息,已經“丟失”100多年的“木刻浮水印”技藝在該社正式恢復。

  揚州廣陵古籍刻印社張永林副社長3日介紹,“木刻浮水印”業內也稱饾版印刷,出現于明末清初,是傳統雕版印刷技術的一次創新。所謂“饾版”就是把一幅畫的畫面分成若干塊大小不等、各自為畫面的版面,分別製成不同顏色的雕版,逐塊拼印在一張宣紙的不同部位,即成為整幅圖畫。揚州文博專家介紹,明末清初國內僅有的幾個掌握這一技藝的城市裏,揚州的“木刻浮水印”又尤以細如髮絲的雕刻工藝和印製出質感的“凸花”技術名噪一時,目前國內尚零星留存這一技藝,誕生於揚州雕版印刷這一肥沃土壤中的浮水印技藝必將進一步推動這一古老工藝日臻完美。張永林告訴記者,為重拾這一雕版技藝,從2000年起,該社組織數十位工藝師潛心研製,雕刻饾版。此次他們刻印的《北平箋譜》,內有人物、花鳥、山水畫箋300余幅,都出自名家之手,按照這些畫箋的原貌,五六十人用了6年時間刻了數千塊饾版,一幅畫多的就有幾十塊版子。這些版子顏色不一,花紋各異,細如髮絲,高低層次分明,印製出來的浮水印畫觸摸有凹凸感,令人嘆為觀止。記者了解到,和精巧艱辛的雕刻工藝一樣,其“印刷”的難度之高同樣令人驚嘆。因為一幅圖畫有多種顏色,一種顏色也有層次感,具體印刷的時候,哪些地方用力重,哪些地方用力輕,哪些地方需要“過渡”一下,功夫全在“手”上,業內有一句話,印刷師傅操作時間長了,自己也就成了“畫家”。記者了解到,因為工藝複雜,“成本”昂貴,每本六七十頁、一套6本的《北平箋譜》木刻浮水印本,售價高達十多萬元。 

 

熟練師傅正在浮水印

已經成形的齊白石浮水印畫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