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美術學院坐落于美麗的山城、年輕的直轄市——重慶西郊的長江之濱,是中國西南地區唯一一所高等美術院校。建校六十餘年來,她憑著自己獨特完善的美術教育體系、活躍的學術思想與緊密表現時代個性的卓越藝術成就享譽國內外,已成為我國高級美術人才培養的搖籃和“長江上游的一顆璀璨的藝術明珠”。
追溯:人才薈萃 創業艱難
四川美術學院的前身最早可追溯到有著濃厚西學傳統的“中華工藝社”與南虹藝術專科學校。1938年,李有行等六位留學青年篳路藍縷,在成都創辦了“中華工藝社”,並於1940年發展擴大為四川省藝術專科學校。在李有行、沈福文等老一輩藝術家領導時期,省藝專時有文化名人來校講學、講演,著名學者王朝聞、史岩、葉正昌等都曾來校執教,張大千、徐悲鴻、黃賓虹、趙少昂也先後來校講學和作畫示範,學校的學術藝術氛圍十分濃厚。不僅如此,學校還以嚴謹的藝術教學態度和緊密切合生活實際的學科設置為社會各界矚目。黃炎培先生曾盛讚:“四川省立藝專從象牙塔走向十字街,是為生活之藝術,是面向人民大眾的藝術”。
與此同時,由留日藝術家趙治昌等創辦的南虹藝術職業學校也是名家薈萃之地,有畫家張漾兮、謝趣生等在校執教,後發展為南虹藝術專科學校。1950年,四川省藝術專科學校與南虹藝專合併,更名為成都藝術專科學校。至此,兩校早期那一大批著名藝術家、學者們嚴謹而精湛的藝術教學、創作和科研活動,為成都藝專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現代藝術基礎。
1950年,由賀龍、劉伯承元帥創辦的西北軍政大學藝術學院的一部分藝術骨幹戰士隨軍南下,在重慶黃桷坪創建了新型的西南人民藝術學院,並於1953年和成都藝術項專科學校合併,成立了西南藝\美術專科學校。兩校的合併,不僅進一步匯集了大批的藝術家和學者,大大促進學校的發展,而且也標誌著現代藝術教育與革命傳統的融合,標誌著學校幾十年來的堅持人民性和時代性相結合的辦學特色的形成。1959年,西南美術專科學校更名為四川美術學院,成為當時全國五大美術院校之一,也是西南地區唯一的高等美術學府。
回顧:創作豐收 碩果纍纍
五、六十年代,四川美術學院的工藝美術和雕塑作品在全國有很大影響。沈福文教授的漆藝作品《晨曦浴海》,被前蘇聯東方美術館收藏。被稱為“東方色彩大師”的李有行教授的“限色”色彩教學在國內是首創,他創作的水粉畫《山城之夜》等被中國美術館收藏。張仰浚教授設計的“蜀錦被面”製成品被選為劉少奇主席的出國禮品。以大型泥塑群雕《收租院》為代表的雕塑作品,在那個時代極具代表性和極高的藝術價值,被著名雕塑藝術家劉開渠認為是雕塑史上的革命。當時全國美協副主席華君武、王朝聞等評價説:“《收租院》是一顆原子彈,強烈的衝擊輻射國內外。”為此,《人民日報》還發表了“向四川雕塑學習”的文章。今天,雕塑《收租院》更被認為是新現實主義的典範之作。
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四川美術學院油畫創作可稱是建院以來的金秋時節。這一時期,學院的大批傷痕和鄉土題材的油畫代表了時代的先進文化,已載入了中國美術史冊。最突出的代表是羅中立的作品《父親》,獲得第二屆全國青年美展一等獎,成為中國近代美術史里程碑式的作品。程叢林的《一九六八年X月X日雪》、高小華的《為什麼》、王大同的《雨過天晴》也獲全國美展二等獎。特別是1982年1月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行《四川美術學院油畫作品展覽》,當時即轟動美術界,“四川畫派”讚譽也在藝術界應時而起。張愛萍將軍參觀展覽後,當場奮筆揮寫“巴蜀藝風”以志祝賀。同年3月,文化部專門在四川美術學院召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全國高等藝術院校創作教學座談會”,四川美術學院的教育事業如日中天。
進入九十年代,四川美術學院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不斷的拓展美術創作領域,使美術創作全方位更上一個臺階。這一期間入選全國美展的作品就達300多件,獲獎作品40多件。其中,在參加第六、七、八九屆全國美展中獲得銀獎4件,銅獎13件,優秀獎28件。唐允明的國畫獲得唯一的“日中友好會館大獎”金獎。此外,還出版了不少畫集、專業美術教材及學術著作。在雕塑創作方面,作品覆蓋全國,代表作有葉毓山等創作的《歌樂山烈士紀念碑》及壁畫,集體創作的重慶長江大橋組雕《春、夏、秋、冬》和大型紀念碑群雕《紅軍長征紀念碑》等,這些作品在國內外産生了重要影響。藝術設計也嶄露頭角,完成了重慶市重點科研課題和諸多重要設計項目,並都得到了廣泛好評。特別是在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的喜慶日子裏,重慶市贈送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禮物大型漆雕塑《吉祥彩練》和贈送澳門特別行政區的雕塑作品《峽江百年情思》是全院教師共同努力的結果、智慧的結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50年的北京慶典遊行中,重慶《紅岩魂》的大型彩車也是學院設計的。
改革開放以來,四川美術學院的美術評論、美術批評和美術理論得到了飛躍性發展,當代美術理論研究和美術批評在全國藝術院校中獨樹一幟,而理論的成熟為美術創作和人才培養奠定了基礎。學院組織和參加了國內外重大的學術交流和美術展覽活動,如《中國高等美術院校版畫創作年會》、《長江中上游地區雕塑與當代文化研討會》等。四川美院的藝術史專家作為中國代表參加在芬蘭、西班牙舉行的高規格的國際美學會議。舉辦了《歐洲風景畫展》、《俄羅斯當代著名畫家作品展》、奧地利藝術家《天人合一展》和《版畫作品展》、《新視角——來自南美的藝術》巴西藝術家作品展,《互動時代——長江中上游七省一市中國畫展》、《第七屆中國水彩畫大展》、全國美術院校學生速寫作品展》等展覽。還有大量美術評論、美術批評和畫集、學術專著出版,其中有評論文章獲得了江蘇省的批評文獻獎,《藝術教育家》一書獲福建省哲學社會科學獎、《美術形態學》一書獲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獎。
四川美術學院在西部自然、人文資源保護性開發研究中,為實現地方經濟文化建設的可持續性發展作出了重要探索與貢獻。學院以育人為中心,堅持“突出重點、形成特色、適應需要、提高水準”的原則,根據現代藝術發展趨勢和國家、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在抓好傳統優勢學科的基礎上,緊跟市場,加強了有發展前景的新興學科的佈局和建設,努力培養“適銷對路”的高級美術專門人才。1997年開辦了高等職業教育的電腦美術設計專業和室內設計專業,目前又增設了建築藝術等專業。這些新專業一開設就得到社會和考生的青瞇,生源好,就業形勢好。
不僅如此,在課程建設和教材建設上,學院取得了突出成就。學院素描、創造、裝飾色彩寫生、工筆畫、包裝設計、黑白木刻等六門課程先後被評為省級重點建設課程。在教材建設方面,經文化部評審的《民間紡織美術》、《中國少數民族服飾》等教材被列為“九五”國家級和部級重點教材建設項目,裝潢環藝係組織教師編寫的《21世紀設計叢書》系列教材已出版十多本。有三部教材獲重慶市社科成果優秀獎。學院組織評審推薦的優秀教學成果,獲教育部優秀成果獎二等獎的教學成果1項,省級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優秀獎1項。
展望:基礎紮實 目標遠大
目前,四川美術學院已建立起了富有特色、比較完善的美術教育體系,所設專業已覆蓋教育部頒布的新專業目錄的全部美術類和設計類的學科方向,成為了西南地區高級美術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學院現有教學機構11個:國畫係、油畫係、版畫係、雕塑係、設計藝術系、建築藝術系、工業設計係、影視藝術系、美術學系、美術教育係、繼續教育學院、高等職業教育學院。重慶市美術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辦公室亦設在我院。學院具有美術學和設計藝術學碩士學位授予權、共有18個學科研究方向;美術學、設計藝術學均為省級重點學科,其中油畫、雕塑、裝潢為重慶市重點投入建設學科;現有教師249人,其中副教授以上121人。各類在校學生4600多人。學院從1999年已實行面向全國招生。學院2003年在全國26個省、市、自治區招生,本科生招生計劃900多名,報考考生達19000多人。
四川美術學院現任黨委書記饒寧華教授,院長羅中立教授。羅中立教授現為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美協常務理事,中國美協油畫協會常務理事,重慶美協主席。近年來,學校整個領導班子辦學指導思想明確,團結務實,開拓進取,使本院的教學、科研等各項工作有了全面長足的發展。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思想的指導下,學院正以深化改革、調整結構、規模適度提高層次、保證品質加快發展為思路,以以立足重慶、領先西南、輻射全國、走向世界為目標,以西南多民族的社會人文資源為依託,立足本土,兼收並蓄,發展當代文化藝術,積極參入地方經濟文化建設,培養在國內外具有廣泛影響的藝術創新人才,努力把學院建設成為國內一流、國際上有較大影響的美術院校。
四川美術學院之所以能取得這麼大的成就,是得力於60年光榮的革命傳統與濃厚的藝術積澱以及黨組織的強有力的領導的。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努力,學院在國內外已具有良好的聲譽和影響,已有響亮的“名牌效應”和號召力,在中國當代美術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特別是一支長期以來為了黨和教育事業和藝術事業默默耕耘、具有強烈主人翁責任感的教師隊伍。面對新世紀的機遇,學院力爭到2010年,建設成為適應我國特別是重慶市和西南地區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需要,學科門類齊全,藝術創作、文化産業、管理機制等方面特色鮮明,在國家同類院校中優勢明顯,在國際上享有良好聲譽和重要影響的美術學校,為繁榮我國的文化事業作出重要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