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展覽

限制與自由——解讀冷軍的藝術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10-24 17:00:48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常 磊

自然和藝術,像是互相藏躲,可是出乎意外,又遇在一起;我覺得敵對業已消失,二者好像同樣吸引著我。這只在於真誠的努力!只要我們用有限的光陰投身藝術而全意全心,自然就活躍在我心裏。一切的文藝也都是如此。放蕩不羈的人將不可能 把純潔的崇高完成。要創造偉大,必須精神凝集。在限制中才顯示出能手,只有規律能給我們自由。

 歌德寫于1800年的十四行詩《自然和藝術》闡述了一個樸素的道理,那便是結尾的兩行“在限制中才能顯示能手,只有規律能給我們自由”。我們都認同藝術中的創造性是必要的。藝術的發展史也是一部創造的邏輯史,通覽藝術與科學的諸門類、學科,創造性都是必要的,尤其在科學領域,創新更是其靈魂所在。創造性的基礎乃是既有的經驗與知識,在科學領域,這一點是不言而喻的,沒有既有的知識與經驗的科學創新會淪為笑談。而在繪畫藝術領域則有所不同,這裡只有模糊與潛在的規則,並無明確的規範,尤其在十九世紀以後,藝術家多熱衷於張揚自我,在藝術領域追求高度的自由,而歷史給予藝術家的表現自由也是前所未見的。因而“規範”淪落了,在歐美的某些國度幾成絕響。叛逆的藝術家們從規範的限制中掙脫出來,追求自我、張揚個性,在懵懂的創新衝動裏度過了一個世紀。時過境遷,當我們再一次回眸歷史,理性地審視已經發生的這一切,很多藝術家再次認識到“限制”的必要,認識到傳統和規範的可貴。一方面是基於一種自發的歷史責任,另一方面基於內在的審美需求。一些藝術家主動承接了傳統與規範的邏輯。在這些中國的藝術家當中,冷軍應該説是最重要的人之一。

早期,有一些人定義冷軍的寫實藝術風格是“超級寫實主義”或“照相寫實主義”,其實不然,“超級寫實主義”或“照相寫實主義”是一個美術史上的特指,指的是美國六十年代以來開始的一種寫實手法,而這種寫實手法是以照片為藍本,高度精確地描摹,這種風格追求精確甚于追求藝術語言,這與冷軍的寫實是迥然異趣的。冷軍自己曾經説“我是按照對象的生成過程“造”出來的。其實很多時候我是不自覺地著迷于實物本身的紋理細節,包括不經意造成的殘缺和痕跡……造化的是自然的生命,心源是自我心源的展示。”這既是在描述自己的創作過程,也描述了部分創作動機。至於深層的創作動機,既有意識的,也有潛意識的,意識的一面藝術家可以用邏輯歸納,潛意識的一面可能藝術家本人也無從察覺了。但還有一點冷軍沒有提及的,他的作品多源自於寫生兼有圖片的參考。

這是與照相寫實有顯著不同的地方,正是因為直接和自然交流,所以冷軍的作品裏有一種照相寫實沒有的靈光與生命。在表現手段上也是如此,表現的手段可以邏輯化為兩個部分,其一是具體的材料技術部分,其二是抽象能力部分,這一部分指的是對於繪畫諸要素的把握掌控能力,諸如色彩、造型、結構等等,尤其在這一部分,冷軍的表現其實是完全承接傳統的,因而,他的作品在常人眼裏是生動逼真,在行家眼裏看到的則是高度嚴謹完整地控制能力和優雅得體的色彩。後期,冷軍的創作語言有所變化,他創作了一批尺幅不大的相對比較講求書寫和筆意的作品,主題往往是場景抑或竹子之類的局部景象。雖然表現語言與他之前的寫實作品有所變化,但是內在的審美情緒還是一脈貫穿的。雖然書寫,還是充分體現了限制與自由的博弈,充分體現了在限制中的自由,只不過語言的表像分類趨於寫意而已。

1   2   3   4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