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為什麼要收藏?關於藝術品收藏的公私合作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6-17 12:10:48 | 文章來源: Financial Times

1962年Heinz Berggruen在畢加索位於戛納的工作室裏

為什麼要收藏藝術?它的意義何在?有許多答案可以回答這兩個問題:從出於最自利和玩世不恭的目的(比如投資、地位等)到更加高尚的目的(公民責任心、慈善),再到情感需求(對收藏抱有的絕對熱情)。如果藝術品收藏在本質上是利己主義、或者甚至是自我崇拜的,那麼值得記住的是這也並不是什麼壞事:某些最強大的收藏的力量正在於其個人性。

但當某位收藏家去世之後會發生什麼?一間德國的博物館及其背後的家族似乎為藝術可以如何被獲取和保護提供了一個公共/私人合作的範例——然而不得不説明的是,這是發生在一系列幾乎完美的條件之下的。

上文提到的博物館便是位於柏林的貝格魯恩博物館(Berggruen Museum);在進行了一系列的擴建工作後,它于上週五重新開放。貝格魯恩博物館承載著其創建者——以巴黎為基地的經銷商Heinz Berggruen(1914-2007)的夢想。Heinz Berggruen將他一生的熱情都奉獻給了藝術,他積累的藏品集中在了四位藝術家的作品上:馬蒂斯(Matisse)、保羅·克利(Paul Klee)、阿爾貝托·賈科梅蒂(Alberto Giacometti)以及畢加索。即使在慷慨地向位於巴黎、倫敦和紐約的重要藝術機構捐贈了藏品之後,貝格魯恩博物館的館藏仍然極其豐富。

“我父親是在柏林長大的,”Heinz Berggruen的兒子Nicolas Berggruen告訴我説。“而儘管他在20世紀30年代時就離開了那裏,但之後他一直都想讓自己心愛的藏品回到那裏。”Heinz Berggruen(出於明顯的歷史原因)收藏的藝術家作品在柏林的博物館裏幾乎沒有得到很好的呈現,而他將自己的藝術藏品看作是某種“連接飽受創傷的德國與新的德國的文化-情感的橋梁”——這是Nicolas Berggruen所描述的。

用來打造貝格魯恩博物館的建築在1996年時選定,它原本是夏洛騰堡宮(Charlottenburg Palace)裏的一間展館。起初其中的藏品都屬於借用,而之後來自德國政府與柏林政府的資金使得它們在2000年完全被國家美術館購買了——這就是那些完美的條件開始發揮作用的時候——因而該博物館以及它的永久收藏現在完全屬於國有。

Berggruen家族——Heinz Berggruen的遺孀以及他的四個孩子——也借出了他們自己的作品,並且充當著支援委員會的角色。Nicolas Berggruen將他們能提供的個人化描述為是具備“一定程度的自由、活力和預算”。而這其中的三分之一顯然都很重要,家庭成員們也在不斷向永久藏品裏添加之前提到的四位藝術家的作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