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深圳博物館將舉辦古代銅鏡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9-19 11:07:10 | 文章來源: 西安美術館

圖為展出的青峰泉藏唐·海獸葡萄鏡

三百面涵蓋商周、春秋戰國、兩漢隋唐、宋元明清等各個歷史時期的珍貴銅鏡將亮相深圳博物館老館,其中絕大多數展品屬首次面世。記者昨日從深圳博物館獲悉,由深圳市文物管理辦公室、深圳博物館、深圳市文物考古鑒定所主辦,中國銅鏡研究會與深圳市收藏協會共同協辦的“鏡涵春秋——青峰泉、三鏡堂藏中國古代銅鏡展”將於9月22日與市民見面。據了解,如此大規模的“古代銅鏡展”在深圳尚屬首次,展覽所有藏品均出自深圳兩位收藏家楊傳耕、劉東數十年的珍藏。

大多數藏品首次亮相

“之所以一直想舉辦這樣一個展覽,並不是因為藏品有什麼可以誇耀之處,而是源於我們對中國古代銅鏡的鍾愛和對銅鏡文化的癡迷。”本次展覽匯聚楊傳耕、劉東二人收藏的銅鏡近三百面,基本涵蓋商周、春秋戰國、兩漢隋唐、宋元明清等各個歷史時期的主要鏡種,絕大多數展品屬於首次公開面世,為銅鏡研究者提供了新的參考資料。

劉東表示,在展品的選擇上面,他特別注重展示中國古代銅鏡所蘊含的文化之精深與藝術之美。博大深厚的中華文化貫穿了銅鏡發展演變的始末。每一時代的每一鏡種甚至每一面銅鏡,都承載了當時的思想文化和社會風俗的資訊,都是那一時代特定的歷史文化條件下的産物。

劉東説:“戰國及早期鏡中的幾何和禽獸紋飾,都直接或曲折地反映了先民對自然和自然生物的敬畏和崇拜;漢鏡的背紋則充滿了神人和靈獸仙禽以及道教羽化升仙的神秘而莊嚴肅穆的氣氛,不同字句不同格調的銘文則直接抒發了對持鏡人、對國家乃至對銅鏡本身的歌頌讚美和良好祝願;隋唐鏡的瑞獸鸞鳥、鵲繞花枝和狩獵紋則散發出濃郁生活氣息和喜慶吉祥的情景,西域和佛教文化元素的融入又使隋唐銅鏡別開生面;兩宋遼金及元明清的鏡飾中,雙魚雙龍紋、人物故事紋、鑄地坊名紋以及四字吉語銘文的大量出現反映出銅鏡紋飾更加注重實用化、民俗化和商業化。縱觀中國古代銅鏡紋飾,祈求自然和神靈護佑、祛兇避邪,祝願福祿長壽、家族興旺以及美滿幸福是其文化內涵的一條主線。”

據介紹,在所有展品中,除了將戰國蟠螭紋鏡,西漢草葉紋鏡、銘文鏡、東漢多乳鏡、畫像鏡神獸鏡、隋唐瑞獸鏡等三制鏡高峰的精良之作加以重點展示之外,還特別增加了“歷代倣鏡”一項,展出了唐倣漢、宋倣漢、明倣漢的一些典型品種。“雖然數量不多,但卻反映了一個重要的歷史事實,即兩漢以後,歷代都有倣前朝紋飾的銅鏡,但這種仿製顯然不是為了作假以牟取暴利,而是為了迎合社會和某些人的崇古心態而模倣前朝紋飾鑄造銅鏡,可供銅鏡收藏愛好者對比參照。”劉東説。

難得一見的東漢“神獸鏡”

“經過4000年悠悠歲月,銅鏡背面精美的紋飾依然講述著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傳遞著那個時代人們的思想觀念。”楊傳耕介紹,人類自從有了美的觀念,對自身容貌舉止就越發的重視。由最早的止水照容到鑄鑒盛水,直至銅鏡出現,之後在長達4000多年的時間裏,銅鏡一直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用具。中國古代銅鏡紋飾刻畫精細雋秀,銘文書寫優美溫雅,澆鑄工藝鬼斧神工。在滿足了作為生活用品的基本訴求的同時,還傳達了人們對文化審美的需求。在祭祀、飪食及其他生活用的青銅器具因替代品的出現而結束歷史使命之後,青銅鏡卻唯一地延續下來,並不斷地推陳出新數千年,創造了無比燦爛和舉世無雙的中國銅鏡文化。

楊傳耕特別向記者推薦了兩面難得一見的古代銅鏡——東漢的“神獸鏡”和唐代的“海獸葡萄鏡”。他説:“這兩面銅鏡是中國古銅鏡中精品中的精品,是深遂的思想文化和完美的藝術工藝結合的典範。‘神獸鏡’創造了上有銘文的半圓方枚和內側有斜立高圈的鏡緣,高浮雕的銜綱巨獸和神人護從,都形象突出,眉目清楚,甚至神情可辨,工藝極為精細。而盛唐時期的‘海獸葡萄鏡’,明顯地帶有西域文化元素,是中西文化互相融合在銅鏡上的反映。高浮雕的海獸蹲臥于葡萄和葉片叢中,姿態不同,神情各異,高聳而又精細的深雕細鏤,使雕出的海獸毫發畢現,靈動逼真澆鑄于銅鏡之上封存千年,從各個角度去看都堪稱完美。這樣的作品放之於世界任何地方,都會發出攝人心魄的藝術美感。”

楊傳耕表示,銅鏡雖然已經退出歷史舞臺,但是銅鏡的藝術之美仍然在煥發出奪目的光彩。他説:“銅鏡是中國青銅澆鑄藝術史的一朵奇葩,其藝術水準不僅在中國,在世界冶金史上、美術史上都應佔有重要地位。希望通過這一次銅鏡展覽,會使更多人了解、喜歡、並關注銅鏡,從而走上銅鏡收藏、研究之路。”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