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徐冰:用藝術的方式探討社會學問題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3-07 16:54:32 | 文章來源: 外灘畫報

煙草已經承載著過多的社會內容。我的工作的價值來自於一種對於煙草不帶主觀判斷的切入,把它們看成一個無屬性的材料,放回到它們本來的位置上。我只是與這些材料做具體的對話與交流,這時思維的觸角才可以無限展開。我知道我的任務就是像抽煙人一樣,盡興地享用,無須考慮得太多,考慮多了,抽起煙來就沒有味道。

煙草具有很強的滲透性,它無孔不入,終為灰燼,與周圍世界、與每個人都有著各種渠道的瓜葛——經濟、文化、歷史、法律、道德、信仰、時尚、生存空間、個人利益等等。不僅制煙材料本身很豐富,與它相關聯的史料更為豐富且層出不窮,這使我們的項目無法計劃得週全。創作的過程,就像潘多拉的盒子被不斷地打開。比如説,在《煙草計劃1 :達勒姆》進行時的1999-2000年期間,由於幾年前(1997年)煙草公司調整尼古丁含量而引起的訴訟案正值高潮。煙草公司145 個億的賠款,改變了美國煙草業的經濟位置,以致影響到資助此“項目1”的捲煙廠,改變了與我們的合作方式。2004 年,當我為此項目飛往上海的前一天,得知:“555”準備在中國濟南建立世界上第二大煙草生産基地,經過20 多年的談判獲得了中國政府的批准。但同時又有消息説:中國政府否認此事。“555”是英美煙草公司的牌子,杜克是其前身。由於煙草業在西方“第一世界”發展受挫,加上中國勞力市場廉價和開放,西方煙草業選擇市場轉移,這真像是百年前情形的重演。

在上海,由於國家對煙草的控制,材料的獲取比4 年前的美國要困難。而幾年後的今天,我參觀萬寶路巨大的生産基地時,它的安檢比白宮還要嚴格。公司與我們的項目完全不想有任何瓜葛,抱以“我們甚至都不想知道你們在做這個項目”的態度。但與此同時,走訪煙農,以及“萬寶路”廠的制煙工人對煙草虔誠的敬拜情結,讓我進一步感到煙與人類社會的“彆扭”關係。

對材料的充分使用還體現在對特定場景及環境的利用。在《煙草計劃1:達勒姆》中,我有意將整個計劃滲透到這個城市的各個角落以及居民的內心記憶中。因為這座城市的歷史和每個家庭或個人,都和煙草有關係。比如在杜克大學圖書館,我開闢了一個“圖書室”,擺放了我用制煙材料做的各種奇怪的讀物。在達勒姆煙草博物館,一支8 米長的香煙在展開的《清明上河圖》畫卷上緩慢地燃燒,在長卷上留下一條痕跡。另一個作品,是用杜克家族舊時的手工作坊與我父親去世前治療肺癌的記錄,製作的室外音響裝置和“精美”的臺曆。最典型的是《煙草計劃2 :上海》中,對上海外灘三號畫廊的使用。此畫廊是外資的經營實體機構,它是那一時期以文化為名的上海最奢華的商業空間。這種外資的運轉策略,完全可以用百年前杜克煙草業在中國的廣告詞“文明、時尚、衛生、新生活方式”的推廣理念來概括,與早期煙草業投資者一樣,賺的是中國人買“新生活方式”的錢。

外灘三號畫廊展廳巨大的窗子,正對著象徵中國經濟起飛的浦東開發區,其中的陸家嘴,正是百年前杜克英美煙草公司的生産基地。我利用了這個絕好的場地,將此地舊時的照片組成一幅長卷,以素描手繪形式繪製在大窗及墻面上。此時,舊日的景象與鮮活的現實場景重疊,手繪的效果造成一種深刻的追蹤與回溯之感。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