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收藏家烏利·希克眼中的中國先鋒藝術歷史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8-30 16:45:05 | 文章來源: 《藝術時代》

藝術自由

記者:那時候你首先關注的是哪類藝術家?

希克:“星星畫會”的藝術家。起初我很失望,因為我想看到當代藝術的興趣沒有得到滿足。但很快我明白了,根本就是沒有。那時的中國藝術在我們西方人眼裏既無趣也不引人注目。藝術家們必須先追趕學習我們已經成形的東西。關於自1900年以來的發展趨勢的爭論也尚未發生。那還有什麼?首先是繪畫和傳統雕塑。既沒有裝置也沒有照片,更加沒有Video。急缺設備也缺錢。我所見到的,彷彿是我們西方藝術的重復。不過也確實如此,藝術家們自己也注意到了。帝國主義的抽象主義,表現主義或其他他們模倣的現代流派以前都是不被允許。即使作為技法練習也不行。

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是主流藝術。1979年贏得的自由讓藝術家們開始著手遺失的部分。伴隨著80年代中期的新浪潮運動,他們才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語言。那時才完成對大部分西方藝術歷史的加工處理。另外,他們還非系統化的從西方藝術家的書本雜誌上了解到關於最新趨勢及在西方的一些爭論。他們可以摒棄那些在中國很令人興奮,但在西方人眼裏完全無趣的題材。比如:在社會主義的現實主義旗幟下,一切都必須表現英勇無畏,但這並不適用於大眾,在藝術中沒有一席之地。1978年以後,藝術家們只畫出是什麼,而並非應該是什麼。對我們西方人而言,很自然的在日常生活場景的描繪中遠離工作英雄。但在中國,這甚至掀起了一場激烈的學術的討論。在我看來,這種藝術對於中國的藝術史一定具有價值。對像我這樣關注世界藝術發展最前沿的人而言,沒有什麼讓我感興趣。

記者:在你心中,什麼才是對日常生活的描繪?

希克:比如羅中立的《父親》。他必須在農民耳後再添上一支筆,才不會被視為漠視階級鬥爭。另外一個例子則是那個時期的一次爭論:袁運生為北京新機場做壁畫。他畫了一幅沐浴場景,使用了拉長的人物形象。由於這種脫離了現實的輪廓形象,是第一次採用臭名昭著的帝國主義形式,因而在中國掀起了一場激烈的討論,正如我們50年代時一樣。我們對此頂多關注兩秒,而在他們則將該事項整個延期。

從80年代中期開始,藝術家們找到了他們自己的語言。但1990年代早期則更令人興奮。大概從1993年或1994年開始,照片也成為了一種藝術形式,起初還只是作為表演的記錄文件。在1980年代的時候,相機絕對是一種奢侈品,幾乎沒人買得起。有能力購買相機的人,收入遠遠超過當時的藝術家。由於物質原因,他們的發展落後我們大概二十年。直到1990年代藝術家們才用上這項技術,照片成為了一種媒介。表演藝術變得眾所週知,對年輕而好奇的藝術家們産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因為它是如此的與眾不同,是對傳統藝術概念的一種挑戰。而正是由於這種不可估量性,它很快就在官方機構被禁止,其所造成的結果無法估計。政府當局並不信任藝術家。他們擔心表演會被濫用,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現在,人體藝術也是表演藝術的一種。無論如何,它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他們談論裸體,就好像錄影機已經被關掉了一樣。説來也奇怪,在中國傳統的繪畫中就出現過人體藝術,但只在古書插圖的春宮畫裏。但當時的人體並非真正的裸體。性交也是穿衣進行的。表演藝術及其直接性就這樣反映在傳統的身體範圍之內。無論如何,中國的身體意識和我們的不同。

關於複製的傳統

記者:為什麼30歲和40歲這兩代都一樣的同時使用多種媒介?

希克:藝術家如果不想重復自己,就必須不斷創新,因此面臨著很重的創新壓力。而用另一種媒介來進行表達,既可以不重復自我,又更加簡單。這通常也是一種逃避現實主義

記者:關於複製,中國人被指責為抄襲者,而不是原創藝術家。但不為人所知的是,複製在中國的含義與西方人大有不同。

希克:也許有個例子能很好的進行説明:中國人直到1990年代才進入消費社會,而西方藝術家早在1960年代就已經開始深入研究。他們比西方晚了很久才接觸這個題目,並找到相應的語言並進行藝術創作。通常他們對西方前輩並不了解,對此有這樣一個簡單的闡述:因為在1990年代才出現了西方1960年代消費社會相應的社會環境,那麼中國人因此就是抄襲者?除此之外,在亞洲人的觀念中,複製也反映了智力水準:中國最優秀的人完全獨立自主的對命題進行研究。第三和第四優秀的人則一直複製,正如在其他所有文化一樣。此外,複製還是中國傳統繪畫和書法的訓練方法。只有經過百遍的重復,才能領會到大師的感悟。這是後來發展自己感悟的前提條件。儘管如此,藝術家們還是開創了另外一種全新的現實角度。在同一個問題闡述上,他們大多會採用與我們的藝術家完全不同的方法。這種視角是中國特有的,無論在分析上還是感受上。因此,即使是同樣的起始點,經常也會發展出截然不同的解決方法。而這,與不同的外在和內在生活方式相關,與一種截然不同的藝術傳統相關。

記者:真不可思議,你總能一次舉出一到兩個例子來。

希克:中國傳統藝術及其不可思議的符號、形式和遺跡都為當代藝術家提供了豐富的修飾手法和構建當代命題的可能性。而這些都是我們的藝術家所沒有的。

記者:坦率的講,是什麼原因讓你選擇了去中國,而不是其他國家其他文化呢?

希克:當時的中國對西方世界而言,是不可知的謎,而我正年輕,也很有冒險精神。很難有機會去到那個國家。當第一次踏上中國的土地時,我就知道這將是一段多麼神奇的經歷。不得不説,中國有著不可思議的吸引力,我被深深的吸引了。現在很難想像這點,因為現在誰都可以自由前往了。後來我做大使也是類似的原因,因為我從很久以前就已經成為一個熱情的中國人了。另一方面,這也是一個很有趣的職位,兼管與朝鮮和蒙古的外交。當時瑞士希望能和朝鮮這個封閉的國家建立聯繫,這也是大使的工作。如果換作別的地方,我就不會接受大使這份工作了。對中國而言,瑞士是其最大的投資者之一,相當重要。而經濟利益在中國佔首要地位,故而對瑞士也很尊重。我們共同實現了在西藏的項目,除我們之外中國並沒有讓別的國家參與。我們為藏醫提供培訓,找尋到最後一批藏醫教授。我們從30個村莊裏挑選出了最聰明的人,將他們培訓成為醫生。

記者:你是如何獲取你的相關知識的呢?

希克:通過我的不同的工作。中國一直都是我認知的重要來源。我一直都在在研究這個國度,先是從經濟方面,與完全不同的各種人接觸過,從工廠工人到中國主席。作為第一個老外,我閱讀書本並觀察中國企業內部。雖然與外國有長期的許可關係,但是沒有參股關係。然後我又從政治、外交方面研究中國,再最後是當代藝術。我找尋成百上千的藝術家,欣賞他們的畫作,與他們進行交談。而這些對於中國人是不可能做到的,因為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早期,沒有官方許可他們不能旅行,或者説他們沒有足夠的資金。而當時的主流對當代藝術完全沒有興趣。我接觸到了最單純的中國關係,通常外國人總是被排除在外的。記不清我爬過多少後院樓梯進入到藝術家們的工作室,這是一個包含臥室、廚房和休息室的獨立空間。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我在中國的研究對象。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