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賈樟柯:照進現實的夢想,才是真正的夢想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7-29 10:56:37 | 文章來源: 中國藝術報

《語路》之畫家徐冰



“我想起我憂愁上身的時候,我用被子捂著臉哭的時候,其實特別需要有人和我聊聊。那就拍部片子吧,找那些已經走出一片天的過來人,談談他們生命中最黑暗的時刻,聊聊他們走出艱難歲月的智慧和勇氣。後來,我找到6位年輕的導演一起合作,我們拍攝了12位人士,拍出了12部短片,影片的名字叫《語路》。”導演賈樟柯談起新片《語路》拍攝由來時如是説。

《語路》是由6位年輕導演拍攝的12組短片合集。這12組短片分別紀錄了不同行業的領軍人物。這12個人之間並沒有任何關聯,卻有共同的主題,即對夢想的追尋。同時,這12組短片背後還有一個共同的監製——賈樟柯。

賈樟柯,第六代導演的代表性人物。提起《小武》《站臺》《任逍遙》,很多觀眾可能會陌生地搖搖頭。但2006年,《滿城盡帶黃金甲》與《三峽好人》那次鬧得沸沸颺颺的賀歲檔PK,相信很多觀眾仍會記憶猶新。沒錯,《三峽好人》的導演正是賈樟柯,一個從中國最普通的小縣城走出來的年輕人,不但當了導演,還走向了世界,並獲得了多項榮譽。這聽起來,本身就如同勵志電影的情節,帶有夢幻色彩。賈樟柯實現了自己的導演夢之後,開始環顧四週,看到自己的故友同窗,看到當下很多年輕人,不堪生活之負而憂愁上身,放棄夢想。於是,他決定用影像做點什麼。“語,是金玉良言;路,是人生經驗。我想把這些送給年輕人”。賈樟柯如是説。

《語路》之舞者黃豆豆



夢想的緣起

20多年前,當時的賈樟柯正面臨著高考。作為一名後進生,他和一幫哥們兒開始放任自流,破罐子破摔,打麻將翹課,進錄影廳,玩桌球。然而,表面上的無所謂卻無法遮蓋內心的空虛和焦慮,賈樟柯曾因為對未來的恐懼而暗暗流淚。幸運的是,影片《黃土地》激起了賈樟柯的導演夢。他順利地考入北京電影學院,畢業以後一直努力拍片,直到今天成為一名大導演。然而憂愁卻一直伴隨著賈樟柯。

賈樟柯的很多同學並沒有那麼走運。有一年春節,賈樟柯回故里省親。在一名老同學的家裏,他發現了一本當年的流行雜誌《今古傳奇》放在其枕邊。往事涌上心頭,學生時代,這本《今古傳奇》不知在多少同學手中傳閱。莫非這麼多年他一直靠這本雜誌支撐著自己?這個猜測夾雜著“苦”味從心底泛了上來。一個中年人對未來的憂愁在老同學這找到了共鳴。

春節過後,回到北京。一次又一次的“富士康”事件讓賈樟柯深受觸動,他完全能理解那些青年,“我和他們來自同一種貧窮,我和他們投入的是同一種不公。我們有相同的來路,我相信我了解他們的心魔,那一剎那他們慌不擇路,那一剎那他們憂愁上身。”鋻於此,賈樟柯決定要做點什麼,為他們,也為自己,更為那些處於困境和絕望中的人們。於是,《語路》的創意産生了。

《語路》之崑曲演員張軍



夢想的布道

賈樟柯本身就是一個夢想的布道者,其從影經歷已經成為激勵年輕導演的傳奇。他的“添翼”計劃和“語路”計劃幫助不少年輕人實現了他們的導演夢。很多人親切地把他的“語路”計劃比作“黃埔軍校”,並稱賈樟柯為校長。

《語路》把鏡頭指向了更多像賈樟柯這樣的夢想布道者。他們在自己的領域兢兢業業,經歷過困難,更經歷過挫折,直到趟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有了自己的人生感悟。這其中有企業家,也有藝術家,有人民教師,也有環保工作者,有記者,還有艾滋病救助工作者。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崗位上敢為天下先,哪怕它風吹日曬,哪怕它頭破血流,也要直奔夢想的燈塔。

王克勤便是這樣一位激流勇進的追夢人。作為中國揭黑記者第一人,他面臨過恐嚇威脅,面臨過生計不保,卻絲毫沒有動搖過決心。面對很多人“明哲保身”的規勸,他卻説,“事情的改變總是一點一點的,我能幫一個人就幫一個人,我能説句公道話我就説句公道話,努力了不一定能改變,但是不努力,將永遠不會改變。”

“道路死在我身後,離開河床水更自由,為了不斷地向前走,我得相信那不是蜃樓。清醒的人倒在路旁,幻覺帶著我們向前走,大風淘盡了我的衣兜,失明的靈魂更自由。”盲人民謠歌手周雲蓬如是唱道。9歲時,周雲蓬徹底失明。這在常人看來是難以忍受的痛苦。而失明使周雲蓬與音樂、詩歌更緊密地結合。光成為明亮的記憶,富有動力。痛苦在周雲蓬看來不過是“頭腦中的障礙”,破除了障礙,人的心性則更加自由。

這12位追夢人中,還有房地産商潘石屹、崑曲藝術家張軍、艾滋病救助工作者張穎、藝術家徐冰、電子商務網站創辦人曹非、旅行網站創辦人肖鵬、環保工作者趙中、設計師王一揚、舞蹈編導黃豆豆、英語培訓學校校長羅永浩。“沒事別惹事,有事別怕事”;“每個生命來到世間都註定改變世界,做一個壞人就把世界變得噁心一點,做一個好人就把世界變得美好一點”;“設計師的結果就是被淘汰掉,但是你在被淘汰之前,一定要痛痛快快地活一把”……這些金玉良言被影像捕捉,灑向觀眾的心田,並將澆築出夢想之花。

《語路》之盲人歌手周雲蓬



夢想的傳播

《語路》開創了國産文藝片發行放映的新模式。這源自賈樟柯的公益信念,要讓更多的人看到這部影片,給更多的觀眾以勇氣。賈樟柯透露,9月份,《語路》將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西安、成都等10個城市同時公映。每個城市都會有一個固定影院、固定的廳來排這部影片。排片表並非要像商業大片一樣密集排片,而是集約排片,追求高上座率。之前,很多文藝片放映經常發生“踩空”現象,即放映時,想看的觀眾卻不知情,而當觀眾想看時,又不知道哪可以看到。《語路》針對這一現象,通過微網志和網路提前發佈消息,更加有效地配置觀看資源,調節排片場次,可以説開了國內放映模式之先河。

早在之前,馬鈴薯網等門戶視頻網站上便有了《語路》的高清版。賈樟柯認為,這是《語路》的公益理念所致,為了照顧沒有電影院,卻有夢想的廣大農村觀眾。“那裏的觀眾無法通過傳統的渠道觀看到《語路》,但很多地方卻有網吧,我相信他們可以通過網路來觀看《語路》。”賈樟柯解釋道。

網路版《語路》的時長是影院版的一半。儘管如此,《語路》影院版限于長度,還是刪掉了很多富有智慧之光的語言。為了彌補遺憾,賈樟柯又出了一本衍生圖書《問道》作為影片的補充。

《語路》的誕生離不開廣告商蘇格蘭威士忌尊尼獲加的贊助。正是由於投資方蘇格蘭威士忌尊尼獲加倡導的“永不止步”精神與“語路”計劃的主題不謀而合,遂促成此片的順利殺青。這一點頗讓人深思。或許正如賈樟柯所説,“現實與夢想並非總是矛盾的,夢想也是為了讓個人發展得更好。年輕人要敢於同資本對話。”畢竟,照進現實的夢想,才是真正的夢想。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