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當代中國油畫 如何借鑒民間美術走向本土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3-25 16:54:47 | 文章來源: 光明日報

文\翟勇

中國的民間美術淵源久遠,具有鮮明的民族精神和本土特色,造型獨特,形式多樣,文化寓意深厚,美學觀念淳樸,積澱了五千年中華文明文化內涵,是燦爛輝煌的中國民族文化藝術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

這些年來,在觀念、創作方式以及技巧上,西方當代藝術深刻影響到中國畫家的創作,一方面為中國當代繪畫構築出新的藝術形態,另一方面也容易使其失去了自身的文化判斷和立場。特別是在國外大量的圖像資源被引用之後,當代繪畫的面貌難免被西方繪畫所左右,甚至成為西方當代繪畫的附庸和代言者。我們尷尬地發現,一些以西方油畫為先驗標準,脫離本土文化的油畫家已經出現創作枯竭、涵義貧乏、技巧蒼白的跡象。同時,長期以來對西方油畫的頂禮膜拜又使這些油畫創作陷入缺乏本土特徵、以模倣西方繪畫為至上的境地,這大大削弱了中國當代油畫在世界上的地位。改變這種局面的行之有效的辦法是重新重視中國的傳統文化,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尋找創作的源泉和靈感,建立符合本土的審美標準,為中國當代油畫尋找一條更為符合其發展規律的道路。實際上,對於中國傳統的繼承和引用,早在20世紀初就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口號提出過,之後一批藝術家也身體力行地進行了探索。建國以後油畫“民族化”的提出實際也是這種觀念的延伸和實踐,董希文的《開國大典》便是油畫“民族化”的代表之作。此外,一些老一輩的油畫家也進行了多方面的努力和嘗試。不過,對於傳統文化元素的挖掘和運用還遠遠沒有達到應有的程度,對於西方油畫的依賴削弱著我們所應該保持的獨立精神。

中國油畫界經過近年來的思考與實踐,特別是上世紀末本世紀初在國內油畫界曾經掀起的有關油畫民族化的爭論,加大了對傳統文化,包括民間美術的重視。雖然在油畫民族化的定義上,學術界看法各異,但從一定程度上説,對打造中國油畫,特別是中國油畫的品格,尋找中國油畫的本土特色,提升中國油畫的文化層次,確實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而且業已成為界和美術理論界積極面對和反省的命題。

從油畫民族化的角度出發,對於傳統文化的借鑒和運用,有著多種多樣的方式和途徑,而對民間藝術的吸收與轉化即是其中之一。近年來,一部分藝術家開始有意識地在傳統圖像中尋找有價值的部分,從中國傳統和民間藝術中尋找繪畫元素,加以利用。這不僅在很大程度上擺脫了過度西化的評判誤區,同時又為中國當代油畫尋找到一些新的圖像資源。

剪紙、傳統紋樣、蠟染、木刻等多種民間美術形式,也開始成為中國油畫創作中重要的表現元素,豐富了當代中國油畫語言,表現出鮮明的地域特色,同時也使中國當代的部分油畫風格從之前以西方油畫語言為主逐漸開始向本土化過渡。這種形式和語言上的轉變是當今中國畫壇一個不可忽視的現象,值得油畫工作者進行深入的研究。

中國當代油畫中出現的民間元素,一方面體現了民間美術強大的生命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中國當代藝術家在全球化浪潮的衝擊下的反省和自覺。在任何一個歷史時代和藝術潮流中,喪失本民族特性的藝術家和作品都成為外來藝術的附庸和追隨者,這不但使本民族文化處於被改造的弱者地位,還會讓本民族藝術家喪失民族自信心,這樣的創作無疑也是缺乏活力的。當代繪畫在近些年的活躍和繁榮,不僅僅得益於藝術家日益擴大的視野和活躍的創作思想,更得益於中國藝術家對於本民族文化的尊重和挖掘。

中國民間美術,體系完備,具有強勁的視覺穿透力,並受中國傳統哲學和設色觀念的影響,以質樸含蓄的寓意為主要內容,崇尚色彩的象徵性與裝飾性,不僅在圖式、色彩等方面可為當代中國油畫提供借鑒,其所蘊含的氣韻、意境等深層的文化內涵更是具有鮮明的中國本土文化特色,與中國當代油畫具有強烈的互補關係。若能汲取傳統民間美術圖式中的當代性元素並將其解析,再結合當代油畫的形式特徵,把握當代人的內心審美感受,完全可為中國當代油畫的可持續性發展賦予新的形式與含義,從而最終實現具有當代理念與視覺表現張力的、有當代意義與民族特徵的中國油畫藝術。再者,通過對民間美術圖式的發掘,有助於我們了解更深層的民族文化內涵,進而能更新當代中國油畫理念,充實油畫表現語言,彰顯當代中國油畫的文化性、社會性特質。由此可見,當代中國油畫應在遵照文化歷史觀念的前提下,在進一步探究色彩的視覺意味等的基礎上,選擇性借用民間色彩的特徵和審美心理,揭示色彩傳達的外在視覺表像和內在心理效應,使具有中國本土特質的色彩格調、文化心理與深層文化觀念互為表裏,共融共促。

當代油畫創作對於民間美術的吸收與運用,存在著利與弊兩方面的條件。在當前的文化環境之下,有些畫家尤其是青年畫家對鄉土味濃郁的民間美術不屑一顧,視之為保守與落後。在當前的高校藝術教育中,也忽視和缺乏基礎的傳統文化教育,這更為民間傳統的傳承和發展帶來不利。不過,我們也應看到,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和發掘,已經被政府提上了議事日程,搶救和保護物質與非物質文化已經成為重塑中國文化的一項國策,對民間美術的搶救和挖掘成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從繪畫實踐上來看,當代繪畫中對於傳統和民間元素的借用在觀念上更加傾向於表現本民族的傳統意味;在技法上充分注重傳統和民間的藝術手法,傳統元素已經開始凸顯在畫面當中。

民間美術中特有的形式語言與圖像表徵是數千年來中國傳統文化積澱的精髓,也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民族符號,是當代中國油畫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源泉。民間美術將成為當代中國油畫走向民族化和本土化的利器。深刻挖掘與合理利用民間美術,將有助於當代中國油畫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中體西用”,完成傳統文化與當代油畫觀的融合。

(作者為安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院長)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