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戎馬縱橫華彩丹青 軍隊美術創作綜述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8-01 19:36:28 | 文章來源: 人民日報

壹玖肆玖(油畫)白展望

雪狼突擊隊(中國畫)苗再新
 

在世界美術史上,軍事題材留下了諸多經典之作。我國的軍隊美術創作,伴隨著戰爭的硝煙和新中國的成長走過了83年的歷程,是美術創作隊伍的一支中堅力量。

早在主持農民運動講習所時,毛澤東就重視運用美術這一文藝武器為革命鬥爭服務,專門開設了“革命畫”課程,舉辦了美術學習班。從創建紅軍第一天起,美術作為進行革命宣傳的重要藝術武器,更受到了黨的重視。在古田會議決議我軍建軍綱領中,便規定要集中全軍繪畫人才,出版油印石印畫報。新中國成立前後,部隊各大單位、各大軍區相繼成立了美術創作室等美術組織,創建了一支又一支專業美術創作隊伍。“文革”之後,鄧小平親自抓恢復創作室的工作,創作室有了編制,創作隊伍慢慢恢復。2008年,解放軍美術書法研究院成立,標誌著我軍美術創作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從漫畫、木刻、宣傳畫、年畫,到中國畫、油畫、工藝美術、舞臺美術,直至建築、設計等領域,軍隊美術創作多彩多姿,見證著新中國美術不同時期的發展:從中央蘇區美術到啟迪後世的“延安傳統”,從發軔于抗日根據地的新年畫到抗美援朝時期志願軍對軍事題材美術創作思想和方法的開啟,從寫生為起始的中國畫改革到北大荒版畫創作的朝氣和新意,從對蘇聯油畫模式的學習到油畫民族化的全過程,從改革開放的思想解放到新世紀藝術的多元迸發……無論是戰火紛飛的歲月、艱苦卓絕的年代,或和平發展的新時期,軍隊美術家始終緊隨時代的脈動:黃鎮的《長征畫集》、馮法祀的《劉胡蘭就義》、沈柔堅的《慶功圖》、何孔德的《二級戰鬥英雄楊國良》、高虹的《決戰前夕》、黎冰鴻的《南昌起義》、李寶林的《毛澤東和羅榮桓在部隊調查研究》、張道興的《待發》、劉大為的《晚風》……一批感人至深、鼓舞士氣的美術精品,閃耀在新中國美術史的上空。

作為軍隊的一份子,他們或目睹了侵華日軍的暴行,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民族災難的沉重;或親歷了炮火中的生活,更加懂得戰士的奉獻;或走過漫漫長征路,更加理解革命的艱辛;或投身過新中國初期熱火朝天的建設,更加理解人民的喜悅;或沐浴在改革開放的春風中……內憂外患的煎熬、對和平的珍愛和真實的感動,激發出軍隊美術家巨大的生命與藝術激情。他們不但長于在畫面上調動千軍萬馬,也將火熱的軍旅生活寓于詩情畫意之中。正因如此,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革命歷史題材創作高峰之後,多數軍隊美術家沒有止步;改革開放後西方現代藝術思潮的衝擊下,多數軍隊美術家沒有隨波逐流。經歷了心靈的震蕩、情感的衝突和觀念的嬗變之後,他們沒有將軍事題材看作一種束縛,而是一種積極主動的選擇,他們也沒有刻意回避主題性創作所具有的宣傳性、歌頌性、教化性等因素,更沒有將這些因素簡單化、放大化、絕對化,而是在對歷史、人性、藝術真實的回歸中,以軍人心中厚重博大的社會責任意識、理想主義信念和英雄情懷,以敏銳的洞察力、冷靜的判斷力,面對歷史與現實。

新世紀,軍隊美術創作從內容到形式開始由單一型向多樣型轉化,戲劇性衝突的瞬間情感性場景表現,逐漸演化為個性化視角下超時空的人性關懷,寫實現實主義創作趨於多元化。無論是新觀念的表達,還是形式意味的探索,軍隊美術創作都堅持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探尋戰爭與和平、生與死、善與惡、環境的破壞與保護等事關人類生存發展的大命題,把對藝術本體的探索成功糅進主題性美術創作,並始終不忘軍人本色,呈現出健康、積極、向上的陽剛氣派。

軍隊美術創作隊伍的壯大與成熟來自於美術家的努力,更歸功於黨中央和軍委的重視以及部隊組織得力、工作有效的軍事作風。據總政宣傳部藝術局副局長李翔介紹,全軍每年定期召開全軍美術工作會議、理論研討會議,安排每年的美術工作,分析探討部隊美術創作中存在的問題。針對創作中的薄弱環節,他們每年還邀請軍隊內外的美術界專家學者開辦創作班、研究班,解決實際問題。特別是每一屆全國美展之前,集中全軍美術創作骨幹進行封閉式創作,並邀請專家學者對作品進行點評。此外,部隊專業美術創作人員每年必須進行不少於3個月的體驗生活式寫生活動。

軍隊美術創作隊伍專業素養的提高,始於藝術院校的創辦和現代美術教學體系的建立。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劉大為介紹,延安時期的魯迅藝術學院、延安部隊藝術學校等曾經為部隊美術人才的培養發揮了重要作用。自1960年解放軍藝術學院成立並於1979年設立美術系,幾十年來,該院已經成為培養軍隊美術人才的主幹力量,畢業生分佈在全軍各大創作室、文化宣傳等部門,軍隊美術創作人員中80%—90%都來自該院,全國美術展覽中70%—80%的獲獎者是該院的教師或畢業生。該院注重基本功訓練,強調在生活中尋找素材,鼓勵學生盡可能多地參與創作實踐,教學特色突出,為部隊服務、為全國美術事業服務的教學目標明確。

軍隊美術創作的發展還有賴於展覽機制的建立和完善。從1957年第一屆全軍美展——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30週年紀念美術展覽會到2007年第十一屆全軍美展——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0週年美術作品展,“全軍美展”已連續舉辦50餘年,連同“抗洪英雄讚美展”等大型展覽,為優秀軍事題材美術作品的産生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交流展示的平臺。

誠然,藝術的個性是不能被組織的,藝術創造力也不能通過組織性、紀律性來提高。然而,注重按藝術創作規律辦事,不斷健全建立起的穩定、順暢的創作機制與展覽機制,使軍隊美術工作具有了凝聚力和向心力,再加上對於繪畫基本功的重視、優良的寫生傳統的繼承,激活和推動著軍隊美術創作的發展。

如今,軍隊美術創作成為主題性創作領域的重要力量,成為中國當代美術創作中不可忽視的一支生力軍:軍隊美術家創作的作品在第九、第十屆全國美展連續兩屆獲得獎牌總數第一,在第十一屆全國美展中亦有不俗的表現。劉大為認為,軍隊美術創作之所以在歷屆美展中有如此高的獲獎率,主要在於以時代主旋律為主要創作方向、以寫實現實主義創作為主體的軍隊美術創作對於時代精神的關注,以及對形式多樣化的提倡與積極探索,這其中有對當代軍人精神風貌的詮釋,有對抗震、抗洪精神的讚揚,以立體的多視角反映了軍史、戰爭、當代軍營、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充分展示了團結向上的民族精神。獲獎的畫種以中國畫、油畫、版畫、插圖、連環畫、招貼等為主,雕塑的力量稍顯薄弱,此外,美術理論雖然非常受關注,但同創作相比還是比較滯後,遠遠不能反映軍隊美術的歷史與現狀,需要整合學術力量。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李翔認為,“時代性”是“新”軍事題材美術創作的切入點。軍隊美術家應該在對現實題材的挖掘、藝術形式的開拓和藝術語言的探索中表達歷史的立場、現實的關注、人性的關愛,建構與時代同步的藝術新語境。自古以來,中國美術是在堅守文化傳統、融匯外來藝術精華的演變中得以延綿豐厚的。軍隊美術創作還需紮根中國傳統文化,深入生活與自然的角角落落,張開翅膀,放眼寰宇,擁抱民族之魂、陽剛之氣、人文之神,方能縱橫天地,穿越時空,撼人心靈,歷久彌新。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