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那個時候 ——因為“公園•佚事”的一次談話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7-12 18:46:34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談話人:吳海洲A &蔣岳紅Q

時間: 2010-5-20 10:00-12:00am

地點: 吳家客廳

Q:你能記得的你第一次去公園是什麼時候?

A:真正的第一次,我真是不記得了。我記憶裏最初有公園這個概念開始,就都是一些場景。在公園裏玩的場景——坐那個大象的滑梯,還有那種鐵制的能轉的東西。它還不是現在那種旋轉木馬。我印象最深的是去春遊。那時候,春遊就是去公園呵,去烈士陵園,帶倆麵包什麼的,特高興。我記得的第一次就是老師説去春遊。我吃完了就去轉那個鐵制的東西,轉完了就把吃下去的東西全吐出來了。這個印象特深,算是第一次,有生理記憶的第一次。

Q:你印象中去公園次數最多的時期是什麼時候?通常是在什麼樣的日子?會怎樣消磨在公園的時光?

 A:要説次數最多肯定還是小時候。但我印象深刻,去公園次數最多的還是我上(中央美院)附中的時候,也就是第一次談戀愛的時候,第一次明確的兩個人都可以接受的那種談戀愛的時候。因為學校在王府井那兒,就那麼大點地兒。經常就是去北海(公園)和後海(公園),因為近嘛。還包括美術館側面的小花園,有自彈自唱的,畫速寫的,感覺上比現在要更棒。通常都是下了課以後去。那個時候關於公園的印象還不單單是在公園裏面的,還包括去公園那一路,在街邊路邊走著的感受。在公園裏也就是遛達。還有就是拍了好多照片,都藏著吶。那個時候我有一個135相機,雅西卡的,1135元買的。那個時候有一種溫情感——其實前後也就只有一年半,但想起來每天都會有那種去“公園”的感覺。哪遠走哪。騎著自行車,都是繞著最遠的路回去。

Q:在你看來,公園中的哪些景物,哪些人和事是不太會忘記的呢?

A:是公園就必定要有水,有亭子。我就認為南湖公園不是公園,因為它沒有水。這上面,我有點固執,小時候的記憶,就是逢年過節,只要有時間就會去公園。大概是那個時候也沒有什麼可以娛樂的場所,也沒有什麼飯館。我印象裏安陽市最好的飯館,也算是最早的一個飯館就是我們家門口那個南湖酒家。安陽是一個小城市,就兩個公園,人民公園和三角湖公園,你從google地圖上還能找到它。我爺爺奶奶是紹興人,年輕的時候在上海打工, 進的是內衣廠,大概是五十年代吧,整個廠子都遷往安陽,一大家子人也就到了安陽。我們生活的那個院子就都是江浙人。我奶奶就是那種鄉音不改的。她在的時候,我還能聽得懂上海話。我記憶中,那個時候要是有人從上海帶回來那種橄欖,我奶奶就給一個,肯定不會只給一個,但是感覺上就只給一個,很珍貴的樣子。我還記得是棕色的那種,又鹹又甜的味道。我們家後來搬家,三角湖公園就在家門口。我記得家裏人去公園就是拍照片,我奶奶也去。公園有一個背景的感覺。好像你拍照片就得去公園,在那個年代就是那樣的。後來我翻了很多老的照片也印證了這一點。甚至在照相館裏面的布景也是公園。在那個年代,留影對於人們來説太重要了,就只有公園。那時候沒有其他地兒,不像現在。 我還記得有一次和我四叔一家去公園,也是拍照片。那個時候時興一種帶毛翻領的衣服,家裏人都覺得好,於是每個人都穿著那一件衣服照相。就一件,輪流穿,輪流拍照。還有就是看我媽年輕時候的照片,也是在公園裏,那個手錶戴在手上,就這樣,一定是要亮出來的。 還有,就是少年時期,屬於“小壞孩”的那個時候,到公園看成年人談戀愛,那是一種刺激。那個時候,公園裏有一個游泳池,現在已經沒有了。游泳都是在那裏自己琢磨會的。公開是去游泳,但偷著是去玩,去看比自己再大一點的男孩子在那兒泡女孩子,陽光燦爛嘛。 因為我們也都住大院,雖然我是獨生子,但還是群體生活的環境,群居生活有那種年齡之間的滲透,看比你大一點的孩子抽煙什麼的,那些都會滿足你對長大之後的期待和想像。院子裏好多孩子,放暑假,晚上沒事兒,就一起去公園裏看別人談戀愛,感覺特刺激。結果是被別人發現了,那個男的 “咚”地一下拿一鞋就扔過來了。小時候就覺得這太刺激了。後來應該也去過,但都沒大有印象了。

1   2   下一頁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