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國徽設計最初是打算採用國旗徵稿的辦法來實現,但收到的200多份投稿中並沒有十分出色的作品,從設計的專業性角度來考慮,中央決定由張仃和梁思成分別帶領專家團隊進行國徽設計。張仃代表的是中央美術學院設計組,梁思成代表的是清華大學營建係設計組。
最初,張梁二人便提出了不同的設計方案。梁思成設計組提議以壁為主體,以國名、五星、齒輪、嘉禾為主要題材;以紅綬穿壁的結襯托成圖案的整體,注重中國的傳統文化,在其基礎上發展出新的圖案。而張仃組的設計則是以象徵工農聯盟的紅色齒輪和金色嘉禾、象徵共産黨領導的齒輪上方的環五角金星、象徵全國人民大團結的紅帶以及飽含革命歷史意義的代表性建築天安門為主體構成的圖案。
在整個設計的過程中,張、梁二人曾多次溝通,交換意見,五星、齒輪、嘉禾是兩個方案所共有的元素,巨大的分歧就在於是否保留天安門。梁認為,天安門是封建王權的象徵,不宜在國徽中出現。並且國徽的造型應該極具圖示化、裝飾風,天安門作為建築,不易作為主要元素出現,寫實易於庸俗。國徽代表了一個國家,應該繼承美術上的歷史傳統,多采用民族形式。張仃卻表示,天安門是我國五千年文化的象徵,它是五四運動的發源地,開國大典的舉行地,是偉大、堅強、英雄祖國的象徵,極具革命歷史意義。而寫實也不等於庸俗,它更加通俗,更加容易被大眾所接受。對於傳統的繼承,更要推陳出新,而不是一味模倣。
最終經過政協表決,張仃以微弱的優勢勝出,周總理決定由梁思成小組將張仃小組方案完善、深化,最後由張仃製作。梁思成作為黨外人士領取了現金稿費,張仃則領到了象徵稿酬的200斤小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