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展藝術家:郭玲、何遲、謝其、趙一淺、鄭強,
地點:白盒子藝術館
發起人:顧振清,
展覽總監:孫永增
展期:12月6日至12月16日
《主觀》前言
顧振清
主觀是一種意識形態。
相對於客觀事物而言,主觀就是主觀意識,就是人從主體出發的意識和觀念。對藝術家個體而言,主觀意味著一個個藝術個體的個性意識。無論是看待世界的世界觀,還是洞察價值的價值觀,藝術家是否擁有自我的主觀意識,決定了他或她是否擁有藝術個性,是否能夠擺脫集體意識的夢魘。在創作實踐中,藝術家自主修正、重構其主觀意識的努力,則是其藝術主體性尤為重要的表現。很多時候,藝術家往往越主觀,越忠於自我意識,其作品的個性化程度就越高。
主觀是一種藝術本能。主觀的創作,是藝術家擺脫工具論和社會決定論的一個路徑。對有個性的藝術家而言,人的主體是主觀的,是不客觀的。藝術不一定是社會現實的一面鏡子,但它首先是內心現實的一種折射,其次是批判、反省內心現實的一種景觀,甚至是超越內心現實的一種別開生面的純精神圖像。藝術家的主觀意識在藝術創作上往往表現得很過分,過分自我、過分偏執、張揚和迷狂,與客觀世界的現實格格不入。然而,藝術家主觀意識的超常發揮,卻是自然人性體現在藝術本體論上的一種解放。
在全球化條件下的體制化社會中,藝術家個體的主觀表達,呈現為人追求精神自由的一種必要象徵。它提示人們去自主呼吸、自主觀照和創新。面對體制化社會處處設防的意識控制和無意識控制,藝術家不安分的主觀意識是能動的、活力四射的。個體藝術家跨越邊界、打破條條框框的衝動,往往來自其主觀意識所醞釀源源不斷的自主創新的力量。
藝術家因其個性主觀而各不相同。藝術家因其個性主觀而不同於社會公眾。人人都是藝術家,是博伊于斯創造的一句神話。的確,人人都可能成為藝術家,但卻很少有人真正成為藝術家。因為常人一旦秉持藝術家那樣的主觀個性,勢必跟體制化的社會現實和日常生活發生衝突。藝術家只能是少數人。唯憑主觀的能動性,藝術家才在社會現實和日常生活層面上爆發出巨大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有時候,歷史規律就是在這樣簡單迴圈:個別藝術家邁出一小步,就是整個人類社會文化邁出一大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