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您的位置: 首頁 > 熱點關注 > 繪畫

江蘇省國畫院院藏中國畫作品深圳特展昨日開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11-25 14:38:02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傅抱石作品《蘇武牧羊》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金陵古城崛起了以傅抱石、錢松岩等為首,亞明、宋文治、魏紫熙為中堅的新金陵畫派。他們通過作品題材的變化直接帶來了畫風的轉換,在當時的美術界産生了重要影響。時隔50年,一批新金陵畫派的代表作品來到深圳展出,讓深圳市民獲得了一睹名作風采、感受時代變遷的良機。

11月24日,“筆墨當隨時代——江蘇省國畫院院藏中國畫作品深圳特展”在深圳美術館開展,本次展覽由江蘇省國畫院、深圳畫院、深圳美術館共同主辦,展出了105幅來自江蘇畫院的館藏珍品繪畫,其中既有傅抱石等新金陵畫派前輩大師們的作品,也有中青年畫家為紀念中國改革開放30週年的新近之作,這些作品按照時間順序進行布展,全面展示了江蘇畫院建院50多年來的創作面貌。廣東省委常委、深圳市代市長王榮,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邱玫,深圳市政協副主席姚欣耀,深圳市政府秘書長李平等市領導和美術界學者、藝術家參加了昨天下午的展覽開幕式。

傅抱石、亞明、宋文治、魏紫熙、錢松岩、林散之、武中奇、費新我,這些享譽世界的名字如今一起出現在深圳美術館中。此次展出的作品很多都是天價之作,即使在頂級的拍賣會中,也難得一見,其中一些甚至是已經載入中國美術史冊的經典作品。由於畫作價值巨大,江蘇畫院院長宋玉麟和三位副院長一起押送作品來深,展覽只展出4天,于11月27日結束。

成立於1957年的江蘇畫院是新中國成立最早的三大畫院之一,正是在這裡,産生了與嶺南畫派、長安畫派並立的新金陵畫派,對新中國成立以後的中國畫發展産生了重要影響。在本次展覽中,號稱金陵五老的傅抱石、亞明、宋文治、魏紫熙、錢松岩五位名家作品被集中展示于展覽館中廳,傅抱石的四幅作品《蘇武牧羊》、《乾坤赤》等都是他不同時期的代表作品。宋文治的《峽江圖》、魏紫熙的《出工》、《愛國增産》等作品則是首次展出。宋玉麟告訴記者,這些畫都是近年來剛剛整理搶救出來的。

“真中有畫畫中真,筆底風雲倍如神。西北東南遊歷遍,山河新貌貌如新。”這是郭沫若觀看新金陵畫派展覽後寫下的感言。1960年,傅抱石率領畫家壯遊大江南北,行程二萬三千里,創作出一批謳歌新時代的國畫佳作,翌年在首都舉辦“山河新貌寫生作品展”大獲成功,聲名鵲起。這次“二萬三千里寫生”,推動了中國畫與時俱進的變革與發展,成為“新金陵畫派”歷史上的重要事件。在本次展覽中,傅抱石的《峨眉處處有歌聲》、丁士青的《紅岩》、余彤甫的《高原牧歌》等,都是此次寫生中創作的作品。

新中國建立以後,藝術作品的創作也掀起了新的高潮,與善於表現現實的版畫、油畫相比,中國畫創作陷入了迷茫中。正在此時,傅抱石提出“思想變了,筆墨就不能不變”的藝術理念,為新中國畫的革新開拓了一個新方向。這也成為“新金陵畫派”的指導思想,在本次畫展中,“筆墨當隨時代”的思想貫穿始終。

此次畫展最重量級的作品正是創作于紅色運動風起雲湧的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作為反映時代特色的作品,這些畫作大多是集體創作,體現了一個特殊年代的特殊美術創作圖景。《人民公社大食堂》正是這樣一幅充分反映時代特徵的作品。這幅完成于1958年的作品從創作到出版,影響遍及全國,是當時最重要的政治宣傳畫之一。這是傅抱石、錢松岩等九位畫家集體創作的作品。江蘇畫院院長宋玉麟告訴記者,這幅畫的畫稿就他所知,至少有三幅,每一稿的作者都有改動,江蘇畫院所藏的是最終的定稿,在這幅畫中,既有不同畫家各自的特點,同時這些不同的筆墨又融洽地溶為一體,體現了高超的繪畫技巧。

《韶山朝暉》、《北戴河》、《糧食》、《為鋼鐵而戰》等幾幅大型作品也多是合作作品,這些作品的原作仍然懸挂在毛主席紀念堂裏,而存在江蘇畫院的畫作定稿就成為江蘇畫院的珍貴館藏。

與前輩作品相映成趣的是江蘇畫院中青年畫家創作的作品,這批作品反映了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社會的巨大變遷。與前輩相比,一方面,這些作品的題材發生了重大改變,航太英雄、都市風景、百姓生活紛紛進入畫家視野;另一方面,這些作品的創作手法也更加多樣,色彩更加濃艷,與老畫家相比,傳統的意味少了一點,吸收外來的繪畫因素更多,體現了時代的特點。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相關文章
· 對中國畫課程結構問題的思考
· 亞明:中國畫——獨立於東方的意象繪畫藝術
· 水天中:中國畫價還很便宜
· 對話水天中:中國畫價還很便宜(圖)
· 中國畫“大”而“工”逼退“寫意”
· 傅抱石:一生為中國畫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