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您的位置: 首頁 > 熱點關注 > 繪畫

雕塑作者黎明:我想創造獨特的毛澤東形象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11-05 21:39:57 | 文章來源: 長沙晚報

我生在湖南,長在湖南,有塑造毛澤東形象的感覺

記:你曾説你在中選之前腦海裏就有一個毛澤東的形象在,為什麼?

黎明:這是我的湖南情結了,我生在湖南,長在湖南,我與毛澤東青年時一樣在湘江水裏游泳。我有塑造毛澤東形象的感覺,這個平臺讓我對毛澤東、對橘子洲有最原始的感情。

對於躊躇滿志的青年毛澤東,我覺得我十分能理解。青少年時期,我曾在長沙一個工廠工作了8年,我也經常去湘江游泳。我覺得自己懷才不遇,曾多年考美院而不中。但是我始終以天生我材必有用來鼓勵自己。我多次面對湘江,同樣“問蒼茫大地”,我覺得很理解1925年時的毛澤東,那時,他並不為人所知。那種想走出湖南、走向世界的感覺,我就想把這種感覺塑造進去。

1925年時的毛澤東究竟有什麼抱負?我翻看了大量書籍、照片和後人的評論,找那種感覺。湖南有個電視片説,毛澤東是詩人中的政治家,是政治家中的詩人,以詩發表政治見解,把政治見解融入詩裏,我就從這方面去思考,去做這雕塑,體現他詩人政治家的氣質。

記:我來之前看了你的設計圖,覺得是新時期裏人們對作為歷史人物的毛澤東的一個重新解讀。很多人感到這個雕像很平民化,淡化了政治色彩,增加了藝術色彩。

黎:長沙市多位市領導到我的工作室看過我的設計圖,他們強調:“要創作出對時代負責的藝術形象。”橘子洲上的這個雕塑,是留給時代、留給後人的。下一代的下一代,都將從這裡知道毛主席以前是這樣一個青年,要學習他。我們要做的就是一個勵志的青年形象。

在構圖上有冒險,我只取了他的上半身像來雕塑

記:你曾説創作這個形象時,要冒一定的險。你説的冒險是指什麼?

黎:是指我的構圖上的冒險。我只取了他的上半身像來雕塑。此前,大部分人雕塑的是毛澤東的站像。人家説,只取上半身的話把毛主席淹在湘江裏了。但我想,毛澤東一旦回到水裏,他就活了,他是最喜歡水的。湖南很多父老鄉親都知道,毛澤東後來回到湖南已經很老了,但一旦回到湘江裏,他就高興得不得了。所以我只選取了上半身像。

又有人説,那還是犯了一個禁忌啊,因為領袖人物絕對是高瞻遠矚,站在最高點呢!可我要表現的是一個還沒成為領袖的青年毛澤東。我就需要回到他當時的惡劣環境來塑造他的形象:眉頭微微皺著,儘管胸有成竹,但不知道還有多少困難,所以我就塑造一個這樣的形象。不妨試一試,如果大家接受了就接受了,不接受把我批得一無是處,我也認了,但是我想塑造的毛澤東形象就是這樣。

記:只有一個巨大的頭像有先例麼?

黎:我努力想把毛澤東的頭顱展現出來。毛澤東的精神都在他的頭顱裏。然後,我們走進毛澤東思想,走進紀念館,我們要“站在巨人肩膀上來繼續我們的革命事業”。

最開始,我想將整個橘子洲作為毛澤東的肩膀,但後來多次去現場審視後,發現似乎不可能,最後還是決定濃縮在橘子洲頭。塑造出一個山體,來突出“崛起”一個毛澤東。這個“崛起”的創意,我是從《東方紅》《瀏陽河》這兩首歌中“中國出了個毛澤東”的“出”字中受到啟發的,這樣,我就要塑造一個山體。

正在創作的過程中,我有次去美國參加一個活動,當時就申請去美國看總統山,考察了現場的尺寸,他們的做法、工序、材料我也了解了,心裏就有了底氣。“山體”這一點,可謂不謀而合。我當時就想美國人能把4個美國總統放在山體上“塑造美國精神”,我們為什麼不能塑造毛澤東精神,在山體上做一個巨大的頭像呢,他們是依山作勢,在石頭山上雕琢,我們是先雕琢好再拼。

我在設計的時候,把瞭望臺、紀念館、紀念像融為一體。最早的設計中,參觀者可以走到雕塑的肩膀上去,但後來考慮到是山體,陡峭危險,不適合,還要做護欄保護遊客的安全,而護欄又破壞了整體藝術性,最後取消了這個設計。

我的這個設計是有原型的,原型比較正式

記:這個雕像中飄逸的長髮顯得很酷,為什麼要這樣設計呢?

黎:毛澤東1925年在廣州時就是這個大背頭,他從紅軍早期一直到延安都是這個大背頭,後來才逐漸剪短,那麼這個大背頭肯定要的。

我的這個設計是有原型的,是根據毛澤東1925年在廣州時拍的一張照片來進行藝術創作的。那個原型比較正式,因為他是在照相館照的。我想他在橘子洲頭,肯定不修邊幅,長髮被風吹起,那麼我一定要把他還原。這風,是“獨立寒秋”那種寒秋北風,也是“北邊吹來十月的風”,是馬克思主義革命的風。

記:我注意到這個毛澤東雕塑還有一點皺著眉,當時這個設計是否引起爭議?

黎:是引起了爭議。這個地方我們修改了很多稿,皺不皺、皺多少,打磨了很久。皺太多了,顯得有點恐懼;一點不皺,會顯得玩世不恭。最開始小稿時我是設計成一團皺的,想表現“我要改變這個世界”的理念。但創作的公眾形象要被大眾接受,後來我接受大家的意見,慢慢改了,通過微皺這個表情來刻畫他的思索。

這個雕塑,我想把一代人的追求放在裏面

記:你們把肩和胸塑造得很有力度。

黎:毛澤東《沁園春·長沙》既講出了自己的抱負,也講到了自己“攜來百侶曾遊”。其實“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是毛澤東那一代人的抱負。當年毛澤東追求真理,那一代的“毛澤東們”也在追求真理。

我這個雕塑,想把一代人的追求放在裏面,“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想將毛澤東、蔡和森那一代人的求索,都融在毛澤東雕塑裏去。他是那一代人的集大成者,你看到的是毛澤東青年藝術雕塑,其實這個雕塑代表的是一代人。湖南目前缺少這樣的紀念館,清水塘、韶山、一師範都是講毛澤東一個人。

記:有沒有總結出創作這個雕塑的幾個階段?

黎:還沒理順。這項工程是藝術創作、藝術工程、藝術計算三條線同時進行的。湖南、長沙很想把這個雕塑做成一個跨時代的百年工程,各方面的工作都做得很精細,要求太高,所以我做一個1︰10的小像就做了10個月那麼久,像長征一樣,要摸索,要推敲,我很可能失敗,但我為藝術而努力推敲。

我是乙方,但我經常跟甲方爭論,我們爭論,是為工作的爭論,為藝術的爭論。我不在乎我個人的留名,哪怕我不賺錢,我也要爭這個工程。這是我這樣一個雕塑家對時代的一個彙報,一個交代。

我寧願不做院長,也要做毛澤東(雕塑)

記:在你們的創作過程中,你們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麼?

黎:最開始,我選的那個1925年毛澤東形象不太被人接受。那時候毛澤東尚有點娃娃肥,很像他的母親。我既要求形似,又要求滄桑感。在邊創作邊修改的過程中,我最害怕的就是做出來不像。千百萬人心中有千百萬個毛澤東形象,我心中有我的毛澤東形象,都要顧及,那時候最苦惱。

當時做了一些小頭像,由於時間緊迫,很想在2006年12月26日之前得到上面的認可,所以,10月份就要基本定下來,天天推敲,一度睡不著覺。例如毛澤東下巴上的痣要不要,猶豫了很久。1925年的時候,毛澤東確實沒有痣。邵華將軍2007年時曾來看過,她覺得在老百姓心中毛主席是有痣的,建議還是加上去,跟我們的看法不謀而合。

我在行政方面是院長,很多事情要處理,藝術創作與行政工作要兼顧,我都挺過來了,我寧願不做院長,也要做毛澤東(雕塑)。這樣一件大工程,對任何一個可以參與的雕塑家來説,都是幸事,值得花百分之一百二的精力去做。

【見證】

他們讓冰冷的石頭有了靈魂

記者今年8月曾兩次戴著安全帽爬上腳手架探秘雕塑施工,當時施工正進入難度最大的眼睛、頭髮部分安裝。

整個雕塑僅眼睛部分就用了十幾塊石頭,其中最重的有1噸,只能依靠塔吊送到指定部位。在雕塑的藝術創作中,青年毛澤東的眼睛要能展現出人物的內心世界,如何將幾塊冰冷的石頭拼接成具有神韻的“心靈之窗”?工人們説,只能按照圖紙的要求精確施工,一絲一毫的誤差都不能有。8月27日,記者在現場看到,負責監工的橘子洲開發建設指揮部負責人正要求眼睛部分返工。據悉,為表現出傳神的眼睛,此部位已被要求返工數次。

頭髮的安裝也是難點之一。據悉,遠看比較飄逸的頭髮,其實是由七八百公斤重的石頭打磨安裝的,“一是重,二是懸空沒有支撐,所以必須保證每塊巨石都能找到獨立的受力點,才能保證石頭不會掉下來。”在精益求精的高標準要求下,頭髮部分的安裝也花費了相當長的時間。

這些高難度的安裝技術均由來自福建的熟練石材安裝工人完成,工程進展最為緊張的時候,腳手架上有100多位工人。他們都是很有經驗的技術工人,大部分人有10多年的從業經驗,還有人曾到日本去安裝過佛像等。

記者採訪了兩位專門負責裝眼睛的工人,他們告訴記者,自己有一年多沒回福建了,吃住都在工地。“我們都是按圖紙做,一絲一毫都不能差。”年長點的工人對記者説。年輕點的工人則表示能參與到這個工程中,自己很興奮,“這是在做偉人頭像啊,中國有幾個人能做呢?” 一位22歲的工人對記者説: “等我老了,我會跟我的孫子説,你們看橘子洲那個毛主席像是我做的!我要去炫耀炫耀!”(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由橘子洲建設指揮部提供)(編輯李蘭香)

   上一頁   1   2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相關文章
· 雪梨海灘的最大戶外雕塑展
· 新時期中國雕塑:從學習西方到多元創造
· "城市雕塑是人民的藝術"訪中國雕塑院院長吳為山
· 重塑歷史
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
雕塑作品《京漢鐵路大罷工》創作訪談
· 徐悲鴻獎揭曉:中國雕塑界最高水準作品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