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您的位置: 首頁 > 熱點關注 > 繪畫

那一泓如藍的江水
博巴油畫訓練班文獻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10-24 19:48:50 | 文章來源: 美術報 王凱

10月20日,名為“江水如藍”的博巴油畫訓練班文獻展”在浙江美術館開幕。

上個世紀的五六十年代,我國文化部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策略,分別與蘇聯和羅馬尼亞簽訂了文化協定,先後委託中央美術學院、浙江美術學院舉辦了蘇聯專家“馬克西莫夫油畫訓練班”、羅馬尼亞專家“埃烏琴·博巴油畫訓練班”。“馬訓班”對新中國油畫教育與創作事業發展的重要作用是眾所週知,但“博巴班”的要義卻因原來對它缺失認知、價值判斷撲朔迷離而鮮為人知。

博巴是羅馬尼亞著名的油畫家、版畫家、美術教育家,早年畢業于布加勒斯特美術學院卡米爾萊蘇工作室。博巴的藝術源於法國和德國的傳統,並借鑒了西方現代藝術的成果,他的繪畫個性鮮明,強調概括地表現,注重色彩與線條的表現力,風格深沉粗獷。1960年10月,根據中、羅兩國的文化交流協定,博巴和夫人受羅馬尼亞文化部的派遣,來浙江美術學院主持羅馬尼亞油畫訓練班的教學,為期二年。學員由全國知名美術學院選派青年教師以研究生的要求通過考試擇優錄取,他們是天津美院的張世范、邊秉貴;四川美院的夏培耀;西安美院的王國偉、王天德;湖北藝術學院的彭述林;中央美院的毛鳳德;魯迅美院的關維興、劉力;浙江美院的金一德、徐君萱、陳天龍、陳達青和周和正。

博巴堅持藝術的現實性,但他的藝術界域擴展到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無限的美。他的結構意識和對藝術家情感及自我判斷的強調把藝術的價值引向了對藝術本體的追求。博巴的藝術思想和教學體系不僅直接造就了金一德、徐君萱等不同於“蘇式”的畫家,而且涵養了包括全國其他地區的許多畫家結構地表現、藝術地表現、自我地表現的觀念和意識,這對浙江油畫乃至中國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繪畫藝術的新的多元探索亦具有重要的影響。博巴的文化思想、藝術觀念、表現手法通過“博巴班”學員的教學實施,澤被啟迪了一代代後學:楊力舟、羅中立、葉永青、王廣義、魏光慶、張培力、耿建翌、王琨、李振鵬、吳山專、龐茂琨等人,他們自覺不自覺地汲取了導師的思想精髓及實踐經驗,與自我的觀看方式、文化情節、人生境遇勾連,賦予當代人的理想、責任,批判和實驗精神,逐鹿國際藝壇,贏得卓著的聲望,極大地拓展了中國當代藝術的話語場。

此次展覽是這個“雪藏”了半個多世紀的藝術群體迄今為止最完整、最全面的集體展示,匯集了博巴和“博巴油畫訓練班”學員近150幅精湛的作品以及鮮為人知的文獻資料,以展現這個藝術家群體鮮明的藝術風格:它忠實于對象,又不被客觀對象的表像所束縛,運用概括提煉和典型化的手法,達到“以形寫神”、“形神兼備”的藝術效果;在形象刻畫方面,用本質的堅實的結構造型、豐富的色彩和生動、多變的線條,將物象的特徵、性格、氛圍、情趣鮮明概要地表現出來,並且十分講究作品本身的繪畫性和形式感,給觀者以強烈的感染;畫家們在整體上呈現汲取傳統的藝術精華,風格上都獨闢蹊徑、自成面貌,蘊藉、闡發了對藝術創造性的深度認識,彰顯了追求多元化的藝術觀念和學術風範。

博巴在杭州任教期間,也創作了一批反映我國人民生活的精湛作品,2009年更是博巴誕辰90週年,在這個值得紀念的日子裏與之相關的回顧展能在他曾經任教過的杭州土地上舉辦,不得不讓人追憶往昔。而他在中、西繪畫相結合方面做出的有益嘗試,至今仍不失重要的借鑒意義。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相關文章
· 台灣名家中國畫作品大展亮相東莞
· 德中同行
· 中國城市雕塑大賽揭幕
· 重塑歷史
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
雕塑作品《京漢鐵路大罷工》創作訪談
· 光影傳達美與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