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繪畫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柴祖舜的心象畫(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3-31 09:10:43 | 文章來源: 光明日報 謝莞南

柴祖舜作品

   來自上海的老畫家柴祖舜已年逾古稀,且患有帕金森綜合症,但他從未放棄藝術追求,晚年變法,卓然成一家。近日,他的心象畫展在北京中國美術館隆重舉行。

1935年出生於杭州的柴祖舜,從小受家庭影響,愛好繪畫 。上世紀50年代初就讀于上海美專,師從劉海粟、謝海燕、陳大羽、關良等教授名家,畢業後長期從事繪畫教學和創作,經歷坎坷,始終不渝。他早期的素描作品,包括他同時期創作的描繪革命聖地的水彩寫生畫等,充分體現了他對於時代特徵比如工農兵形象的敏銳把握和塑造。他還具有深厚的西畫基礎,擅長用西畫的色彩、透視、明暗關係與中國畫形神兼備的生動造型組合。1970年,作為上海油畫創作組組長的柴祖舜,負責創作了大型油畫作品《毛主席視察鋼鐵廠》,恢弘的場面與當年火紅年代的熱情在他筆下得以鮮活地顯現。

上世紀80年代起,柴祖舜主要致力於走獸畫的創作,龍與虎是他最為擅長的題材。他以兼工帶寫的方式畫虎,將西畫中對結構明暗的把握和對色彩冷暖的控制體現在畫面中,造型準確生動,色彩古樸間見多變的意趣,在海上畫家中獨樹一幟。其代表作《百虎圖》長40米,以一年四季為背景,刻畫了形神兼備、栩栩如生的百虎雄姿,既深深積澱著中國傳統的藝術精神,又顯示出西畫的功底以及對色彩的感悟力、豐富多變的筆墨技巧,在中國畫領域獨具一格。

上世紀末,西方畫展被大量引進中國,尤其是法籍華裔畫家趙無極、朱德群和美國波洛克的現代抽象作品,給了晚年的柴祖舜以靈犀相通的撞擊,他的作品也開始由具象變為抽象,由有界轉入無界。

心象畫是柴祖舜年過七旬後尋找藝術變革的新畫種,也是他向世界現代藝術學習後集各方繪畫之大成,嬗變創新的新的藝術形式。相對於早年的寫實作品,他的泥金潑彩心象畫,更為抽象也更具氣勢,濃烈的色彩層層堆積,肆意自然的流淌中又被精心地控制與收拾,體現了大山大水層巒疊嶂的悠遠情境。中國畫裏傳統的金壁青綠山水,在他筆下,通過色彩與造型語言,呈現出大象無形的一面。

在談到具象、抽象和意象這些概念的時候,柴祖舜認為:“意象立足於似又不似之間,並表意在具象、抽象之間,既是有形也是無形,偏重朦朧的效果。繪畫的第一印象,講究形式美,意象和抽象沒有明確的界限,無具形的意象繪畫即抽象,具象、抽象和意象都是畫家追求自然美的結果。繪畫是心理的表達,作品的成功與否關鍵在於個人繪畫語言的建立與成熟。”而柴祖舜的晚年變革,很快就達到了筆隨心遊的境界,以物我兩忘、隨心自由的狀態創作。

資深水墨藝術評論家舒士俊曾評論道:“柴祖舜畫中那種恍恍惚惚其中有象的表現,似乎更多的是嵐靄隱約明靈的山水意象。他畫中那種既寥寂而又壯闊的哲理意味,既使其畫與現代性有了隱然溝通,又使其含有東方精神的內蘊。從深究個相形似之精微,到研習類相筆法之韻律,再到幻化筆法,演繹氣局之虛實,柴祖舜一步步的藝術蛻殼嬗變令人稱奇。”

作為一位執著地堅守著自己審美理想的藝術家,在他的精神世界中,無論碰到什麼樣的問題,無論經歷怎麼樣的坎坷,這種理想主義的審美追求都是不會改變的。柴祖舜患上帕金森綜合症之後,備受病痛折磨,但從未放鬆對藝術的追求。為求畫中之魂,雖行動不便,他仍然堅持去大峽谷坐皮筏,上黃山,遊太平湖。他認為中國畫中的勾、皴、點、染,即使沒骨法也有骨氣神韻,創造與傳統相連,畫畫為了鑄魂,也才有生命。

從極其寫實的歷史油畫到兼工帶寫的龍虎圖,再到恣意潑彩的金壁山水,清晰地體現了柴祖舜成熟、變革與創新的藝術底蘊與造詣。其晚年變法的心象畫使抽象山水準和簡靜,遒麗天成,使畫魂如絳雲在天,隨風變化,形成了其獨特的表現風格。一生能如此堅持,且終於登上大雅之堂和全國觀眾交流,這位終生為藝術獻身的老畫家喜耶?悲耶?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