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悅近影
在京城每當我們談論書法篆刻問題時,自然會提到“宿悅現象”和宿悅的成就。宿悅是我國當代一位優秀而帶有獨特特質的青年書法家、篆刻家。在書法篆刻界,老一輩人對他交口稱讚,同輩人對他刮目相看,年輕人對他望洋興嘆。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説,宿悅是我國當代青年藝術家中的難得之才。“宿悅現象”有目共睹,宿悅的藝術成就世人公認。“宿悅現象”就是一種精神,一種境界,一種追求,一種心態;宿悅的成就是不帶半點水分的實實在在的成就。
道路漫漫,奮力登攀
宿悅祖籍河北省曲陽縣,1964年出生在北京的一個革命幹部家庭。自幼留心翰墨,酷愛書法篆刻,性格沉穩,聰明好學,少懷壯志,聞雞起舞,曾以血書相誓,努力做一個書法篆刻家。宿悅七八歲時,在其父親宿世芳的精心指導下學習書法,臨寫柳公權的《玄秘塔》。他父親手把手地教他執筆、用筆和臨摹。他一看字帖就有興趣,一拿毛筆就上手,進步很快,表現出一種超常的悟性,可以説是出手不凡,日新月異,令全家人喜愛。上小學期間,他就有了學習書法篆刻的自覺,每逢夜晚、節假日、星期天,做完作業就勤奮地臨帖。1980年參加北京市中小學生書法比賽,榮獲一等獎,享譽全校,他心裏感到格外的高興和自豪。從此,他學習書法篆刻的信心倍增,一發而不可收。進入初中後,他父親深感再指導他有了困難,15歲時,讓他正式拜師我國著名書法篆刻家駱舒煥先生為師。駱先生看到這個孩子好學上進,懂事,非常喜愛他。駱先生書法修養之高,篆刻藝術之精,古詩詞造詣之深,教學經驗之豐富,聞名京城。他來到駱先生身邊後,如魚得水,如木逢春,如渴驥遇泉,仿佛進入了他夢想中的藝術世界。駱先生根據他的實際水準則有步驟地、系統地、科學地教授他書法、篆刻和古代漢語、古典詩詞,因材施教,因勢利導,循序漸進。駱先生精心地教他如何選帖、讀帖、臨帖、用筆結字;如何選石、操刀、列印模和收拾;如何讀書、做人,以提高文化藝術修養、道德水準和思想情操,使他茅塞頓開,藝事日進,終生受益。他跟駱先生整整學習了5年,成為其得意門生。在駱先生的指導下,他苦學了唐代大書法家褚遂良的書法藝術。在唐楷中,他尤喜褚遂良,因為禇書“字裏生金,行間玉潤,法則溫雅,美麗多方”,既古樸沉穩而瘦挺,又媚趣橫生而靈動,法度嚴謹,俯仰有情,自然天成,清勁有風骨,剛勁含婀娜,深感禇書光彩奪目,魅力無窮。因此,對禇書用功最勤。他對褚遂良的《雁塔聖教序》、《伊闕佛龕碑》、《孟法師碑》、《倪寬讚》、《陰符經》、《枯樹貼》、《房玄齡碑》等等,一一臨寫,心慕手追,百讀不厭,百臨不煩。特別是對《雁塔聖教序》臨寫不計其數,從淺到深,從形到神,深得禇書精髓和真諦。此外,他還苦臨了隋代《龍藏寺碑》、唐代《等慈寺碑》和魏碑《張猛龍》,行書重點學習的是王羲之的《聖教序》、《蘭亭序》及王獻之的傳世名帖,隸書重點學習的是《乙瑛碑》、《史晨碑》、《鮮于璜碑》,篆書重點學習的是李斯、李陽冰及《説文解字》等等。在學習的過程中,駱先生告誡他,學書不能貪多求快,不能囫圇吞棗,不能全面開花,要一筆一畫地學,一個字一個字地寫,一個帖一個帖地臨,一個碑一個碑地摹,先夯實基本功,再向更高的藝術境界進軍。他牢記駱老師的教導,並把唐代孫過庭“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的學書名言銘刻於心,他求精不求快,求深不求多,扎紮實實地學,一步一個腳印。一年四季,寒暑易節,都在墨池中生活,終於取得令人滿意的成就。宿悅對古人的名碑名帖學得比較到位。他學過的碑帖基本上都能背熟,特別是對褚遂良的碑帖吃得極透,臨得極像,形神兼備、真假難分。你隨意指出褚書中一個字,或是摘出一個筆畫,他能脫口而出是哪一個帖的字,哪一個字的筆畫。倘若你讓他用褚體寫幾個字,一般人是搞不清哪是褚遂良碑帖中的字,哪是他本人寫的字。這是一種基本功、童子功。在古代的大書法家中不少人都有這種本事。宋代的米芾才華過人,書法的基本功令人望塵莫及。他在年少時常借人家的法帖臨寫,把帖臨到一定的時候時,常把自己臨寫的字照原帖樣式裝訂成冊交還原主,原主無法分辨。
駱先生過世後,宿悅又站在歷史的高度審視了當代書法,他尤喜啟功。他認為,啟功先生人品好,學問深,書法藝術學貫古今,融匯南北,獨樹一幟。他刻苦臨寫了啟功先生的大量作品,從啟功先生的書法作品中得到用筆奧妙、結字方法和時代精神。從宿悅書《道德經》等書法作品中,可以看出除有古人的東西之外,啟功的筆意和結字特點甚濃。宿悅對啟功的作品、人品和學問崇拜得五體投地,喜歡得如癡如醉。他見啟功的書就讀,見啟功的字帖就買,見啟功的字就學。在他的心目中啟功就是當代王羲之,就是偶像,就是他追慕的明星。啟功先生對年輕人一向關心和愛護。他多次告誡年輕人,學書自古無捷徑,精心臨帖是關鍵。啟功先生反覆強調學書沒訣竅,辦法有三條:第一是臨帖,第二是臨帖,第三還是臨帖。書法這東西脾氣很大,你三天不理它,它則六親不認。宿悅牢記啟先生這些教導,在臨帖上狠下功夫,幾十年如一日,在學習古人書法的崎嶇小路上不畏艱難地奮力攀登。
宿悅跟駱舒煥先生一邊學書法,還一邊學篆刻。駱先生不僅書法好,篆刻還十分拿手,操刀果斷,章法爛漫,形神兼備,注重內涵。他把駱老師的刀法、技法、章法和字法看在眼裏,記在心上,認真領會揣摩。駱先生強調,印書一體,治印是以篆書為主的藝術,所以治印必先學篆書。因此,他叫宿悅先攻篆書。他指導宿悅反覆臨寫秦代李斯的《嶧山碑》、《泰山刻石》、《瑯琊臺刻石》,唐李陽冰的鐵線篆書,後又深入學習了漢代許慎的《説文解字》,對該書中的篆字臨寫七八十遍,對其542個篆書部首熟記於心,揮灑自如。經過一番艱苦努力,終於掌握了篆書藝術,為其後來的治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駱先生耐心地教會了他篆書的寫法和治印的技法,使其收穫頗大。他感到跟駱先生學習事半功倍,不知少走了多少彎路。
宿悅崇尚古代和現代的篆刻名家,尤其喜愛西泠八家的篆刻藝術。他認為,西泠印社師法秦漢,博取眾長,兼具眾美,善用切刀,方圓兼備,蒼勁質樸,別有面目,完全符合他的審美觀念。他對八家中的丁敬、蔣仁、黃易、奚岡、陳豫鐘、陳鴻壽、趙之琛等人崇拜至極,對他們的作品反覆閱讀,反覆臨摹。他對這八家的篆刻藝術學起來上手快,吃得透徹,鑽得進去。他的悟性程度和進步速度使駱先生感到驚訝。後來他又學了秦漢篆刻和歷代名家篆刻。他將秦漢篆刻的古拙質樸、自然率意、大氣磅薄的風格融入到自己的篆刻作品中來,受益匪淺。學篆刻的人大多是先追秦漢再學後人,他則是先學後人,再追秦漢。由此可見,異曲同工、殊途同歸,都能收到同樣的效果。
1982年宿悅高中畢業參加工作,在國家物價局的中國物價出版社任美術編輯。他做美術編輯工作,認真負責,謙虛謹慎,任勞任怨,實幹精神之強,得到大家的好評。在美編工作之餘,他仍刻苦學習書法篆刻,曾多次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工人日報》、《書法》雜誌等報刊上發表書法篆刻作品。1988年由中國文聯出版公司出版《宿悅篆刻》一書,1990年由香港大道文化出版公司出版《宿悅篆刻作品精選》一書,同年經啟功先生推薦,加入中國書法家協會,並在中國書協舉辦的“書聖杯國際書法大賽”中獲獎。從此宿悅在書法篆刻界,逐步嶄露頭角,名氣日增。
從1990年開始,宿悅的書法篆刻創作任務日益繁重,向他約稿參加展覽的、求字求印的應接不暇,由於他在出版社做美編工作,任務很重,壓力很大,事務極多,時時搞得他心煩意亂,疲憊不堪。於是,他則下決心辭去美編工作,以專門從事書法篆刻藝術。因領導的器重,向出版社多次遞交辭職報告都未被批准。兩三年後,直到1996年出版社才批准他正式辭職。宿悅辭職在出版社引起轟動,致使一些人不理解,感到辭掉這份工作太可惜。可是宿悅認為,只有這樣他才能集中精力向書法、篆刻的藝術高峰攀登。辭官辭職專門從事書法藝術古已有之。這是古人對書法藝術的特殊酷愛和執著追求,是一種令人欽佩的精神。我國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在天寶二年(西元743年)曾辭去陜西醴泉縣尉(相當副縣長)的官職直奔京城長安拜書法名家張旭為師,潛心學習書法。後來朝廷又下令召回他任長安縣縣尉。天寶五年(746年)顏真卿又辭去長安尉的官職,長途跋涉到洛陽再次向張旭求教書法。張旭深受感動,將其用筆的秘竅和密不傳人的書法創作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他寫出了《張長史十二意筆法記》一書而流傳後世,終於成為唐代傑出的在中國書法史上享有盛名的大書法家。宿悅這種精神就是顏真卿精神的繼承和弘揚。從1996年辭職至今的13年中,宿悅“隱居”于家中聚精會神搞書法藝術。純屬熱鬧炒作的活動他從不參加,純屬掙錢的筆會一一謝絕,不受金錢的誘惑,不受世風的污染,安於清貧,鬧中取靜。在當今之世難能可貴。有志者事竟成,功夫不負有心人。經得一番寒徹骨,方得梅花撲鼻香。他終於取得有目共睹的非凡成就。
2002年他被選入《中國書畫藝術詞典·印人集錄卷》。2005年發行中國當代書畫家精品系列《宿悅專集》中國郵政明信片一套,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宿悅書法篆刻集》。2006年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了《宿悅書法篆刻精品選》。時至今日他已出版6本書法篆刻作品集,在國內外、海內外的書法篆刻界産生了較大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