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繪畫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黃胄《維族舞蹈》辨偽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2-13 16:29:50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真跡
 
 
贗品

文/黃白雨

  蔡若虹評論説:黃胄好就好在“俗氣”,好在健康,好在沒有病態。

  的確,黃胄的成功,首先因為他選對了路子。黃胄生活的時代,傳統文人畫的土壤已經不存在了。那種逸筆草草的筆墨遊戲,作為個人的消遣,未嘗不可,但作為一個職業畫家,想藉此安身立命,就肯定沒有前途。黃胄不自命清高,不忌諱世俗,能打入生活,從勞動生活中開採形象,終於闖出一條大道。

  《維族舞蹈》創作于1976年,其時“文革”尚未結束,這類異域風情的人物畫,既能實現畫家的藝術理想,又能避開“政治的高壓線”,畫家在“文革”時期所受衝擊不算太大,還要歸功於這種機智的選擇。載歌載舞是維族生活中常見的場景,長期生活在大西北的黃胄對此異常熟悉,所以能夠信筆拈來。畫家用繁複的線條刻畫少女飄動的衣裙,帶有明顯的速寫痕跡——迅疾、率意,而略帶誇張的意味;臉部的描繪則異常準確、肯定,極少有重疊的線條。丹唇皓齒,明眸善睞,洋溢著青春的氣息。背景處伴奏的人物,畫家描繪較為簡單,以體現賓主之分;著重刻畫的是他們的笑容,這些燦爛的笑容交匯在一起,猶如溫暖的陽光,撫慰了那一時期飽受創傷的心靈。

  右圖顯然是抄襲拼湊的贗品,構圖很鬆散,缺少黃胄那種大開大闔的氣魄,畫面雖然滿滿登登的,但讓人感覺卻是空空蕩蕩。作偽者雖然極力模倣黃胄快速、潑辣的運筆,但線條大都簡單的一刮而過,迅疾中缺少提按、輕重的變化,表現少女長髮的那一簇線條更顯忙亂草率。黃胄設色很講究,尤其一些細部,如臉、手等處,常常通過色彩的濃淡變化去表現光影,塑造凹凸的體積感,而贗品則採用平涂的方法,單薄、平淡。

下一頁瑞蚨祥與原告畫家和解
上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