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來自北京外國語大學的美國學生對此感到有些失望,他本想看到原汁原味的舊工業氣息,可現在看到的卻是毫無特色的現代佈置。
而郝光則這樣評價:“這裡很像是鄉鎮企業的管理者在打造一個兩星級賓館。這裡可能會變成一個旅遊經典,一個很好的公園,一個商業中心,但它再不是798了。”
他非常想念早期的那段時光。作為“798最重要的創始人之一”,他在自己改造的“火車頭庫”中,完成了《婚禮在血泊中永恒》等大型作品。“那是一個平和的、純藝術的、發展的和開明的時期。”郝光説。那時候,他可以一個人靜靜坐在他的玻璃房中,曬曬太陽,看看落葉,聽聽鳥叫,而如今,他一聽到電鋸聲、人群嘈雜聲,“心裏就亂糟糟的”。
一位畫商也抱怨這個地方被搞得“非常惡俗”。他本想在這裡培養一些高端客戶,但入駐兩年,畫基本還是被以前的客戶買走。
遊客不能開車進入園區的規定,也被他詬病。“高端客戶哪個沒車?798這麼大,要讓他們走著進來,或者坐著電瓶車進來,很多人寧肯不來。”
不過,政府和企業則有自己的邏輯。在798奧運接待開放日這天,朝陽區區委書記陳剛就曾表示:“北京有什麼地方值得關注?我希望大家能記住我們的口號:長城、烤鴨、798!”而企業,則致力於將這裡打造成一個“展覽展示、交易拍賣的平臺”。耐克牌的鞋子、Diesel的褲子都在這裡大放光彩。新力公司、摩托羅拉公司等多家國際品牌都曾在此舉行過宣傳推廣活動。“798藝術區品牌已經形成,它已經成為崇尚時尚商家的首選。”798藝術區建設管理辦公室提供的材料上寫道。
如今,轉租畫廊的廣告隨處可見。這或許和金融風暴的大背景有關,但在郝光看來,這裡的一切都離藝術很遠了,因此,藝術家只能選擇離開。
“早期的798人中,大部分都把工作室搬走了。留下的大多是畫廊。藝術家正在流失。”郝光説。他的説法得到不少早期798人的認可。一位最早入駐798的女藝術家表示,和她同期來到這裡的20多人,現在所剩無幾。但朝陽區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吳錫俊則表示,藝術家的此種行為屬“自由流動”。
如今在798周邊,興起了一些新型的藝術區。草場地、環鐵、北皋等地已經小有名氣。
發生在798的故事有點像美國的SOHO區。這個位於紐約市曼哈頓西南端的小社區,因其獨具風格的鑄鐵建築而著稱。這裡曾上演過類似的故事:藝術家租賃、拆遷、藝術家保護、商業、租金飚高、藝術家出走、蛻變。
一些人走了,一些人來了。但郝光對這地方已經“有了感情”,不想搬,要和七星集團“死磕”。他期待著政府有所動作。
“沒有了藝術家的地方,還是藝術區嗎?”
他嘆息道。
而在著名藝術家艾未未看來,“商業化發展,藝術家撤離,符合經濟規律。但藝術家才是798藝術區的核心,如果藝術家的利益能夠得到尊重,798還能走得更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