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藝術家的作品是否一定具有所謂“女性特質”?這是關注女性藝術的人們經常要思考的問題。在傳統的觀念中,女性特質通常與文靜、優雅、纖細、動人等詞相關聯,這些特點也是傳統的女性藝術和女性行為的規範。這些標準在舊式的中國閨閣女子中被標榜為美德,而它們在現代女性藝術中則被完全顛覆了。這是我在看到傅小寧的繪畫之後最深切的感受,在充滿著現代人的思索、困惑、徬徨,甚至是狂想的畫面中,我們讀到的更多是一個鮮活、無拘無束的心靈馳騁的軌跡。
初識西安女畫家傅小寧的繪畫,我是在2004年三八節中國婦女活動中心的畫展上。在她的《惑》系列中,她的筆墨恣意放縱,畫面流暢而濕潤,朦朧的薄霧中飄落著誘惑的蘋果,透出年輕女子充滿困惑的驚恐的眼睛…。在這裡,我看到的是一個不安靜的精靈,她的困惑來自面對的世界,也來自她那時時被野性和慾望擾亂的內心。雖然是女性題材,但她所表達的絕非傳統意義的女性特質。
傅小寧的畫很像是心靈獨白,她筆下的主角通常是生活在半冥想中的女子,在很不真實的環境中有著如夢的表情。在這些做著白日夢的女性身上包含著藝術家尋找精神家園的心路歷程:最初是都市女性的迷失與麻木,比如《面膜》中那些在美容院打發著時光的女子們,她們看似悠閒,其實內心卻充滿空虛。正如她的詩中所寫:“在城市的深處尋覓;在人們的目光中尋覓;在靈魂的底層尋覓;人們在逃避著,逃避著對生命的追問。麻木的過著閒適的生活。”
《都市女人》也屬於迷失階段的記錄:生活在匆忙而喧囂的都市,心靈卻遊弋在物外;在形形色色奔走的人群中,“我”卻總是孤獨的遊蕩,帶著些許自戀的滿足,帶著些許自娛的悠閒,帶著些許自傲的矜持,都市女人的生活總是這樣。
經過了迷失與麻木之後,便是內心充滿茫然,迷惘,甚至是尋找和逃避的過程。憑著藝術家的敏感和女性對自然和環境的第六感覺,油然而生的是對生命存在的思考和危機感:
曾追問、曾迷茫… …
是誰引領候鳥的羽翼?
曾困惑、曾迷失… …
是誰牽動大魚的雙鰭?
曾尋覓、曾逃避… …
變亂後的巴比倫塔與世貿的廢墟,
還有所多瑪、娥摩拉的殘垣斷壁,
看哪,眾水正在吞咽大地,
驚悸、恐懼、再一次尋覓… …
(傅小寧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