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繪畫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傳統工藝美術地域性不應消退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8-08-19 16:07:31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在中國,傳統工藝美術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品種豐富。品種繁多的原因除歷史因素外,地域性是其另一個決定性因素。即在歷史的長河中,中國廣大疆域上的居民都有其傳統工藝美術的創造和生産——因為他們有自己的生活,就會有自己的造物,有自己的工藝美術,因而自然地形成和建構了與其他地區工藝美術不同的地域性特色。如我們所熟知的北京景泰藍、南京雲錦、景德鎮陶瓷、蘇州刺繡、揚州玉器等等不同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藝産品。從工藝美術的歷史看,不同地域性的工藝産品如同不同地域的自然物産一樣具有一種自然性或者説天然性。這是不同地域的民族、歷史、文化、自然、經濟諸因素使然。但我們亦發現,同一種産品如所謂的明式傢具雖有京式、廣式、蘇式之分,但其區別並非本質上的而是風格層面上的,即有一些産品其産地有別,但類歸同屬,這並非孤例,幾乎所有工藝美術品都有此例。因此,不難發現,工藝美術的地域性主要表現在不同的産品和不同的風格這兩方面,前者是指産品和産地的唯一性,後者是指同一類産品的不同風格:地域性風格。

  在當代,因資訊傳播發達、交通便捷,使傳統工藝美術品類生産的地域性式微,出現了工藝品生産雷同的現象,只要市場好銷,大家都爭相生産,其結果是工藝産品雷同,地域風格消退。這一現象在當代中國工藝美術生産中尤為顯著。而在日本,這種現象則是大家都力求避免的。日本政府1974年頒布《傳統工藝品産業振興法》以後,根據這一法律,在經濟産業省即成立了隸屬於製造産業局的傳統工藝品産業室,負責管理傳統工藝品産業的振興、生産和發展。與原有的《無形文化財保護法》相應,日本的文化部門如文部省從無形文化角度對工藝技術予以認定、保護。《傳統工藝品産業振興法》還詳細規定了指定傳統工藝品的一系列程式和規範,包括申請(從業者個人、産業協同組合、協同組合和聯合會、工商組合等團體)審議等內容。1975年6月30日依據《傳統工藝品産業振興法》成立了具有法人資格的傳統工藝品産業振興協會,其工作目的主要是振興傳統工藝品産業,組織各地方工藝品生産組合和團體、個體生産經營者,發展傳統工藝品生産。具體工作還包括人才的保護與培養、産業拓展、産地確認、工藝教育、地區傳統工藝品産業人才培養、以及傳統工藝品中心、交流支援中心、京都傳統工藝産業支援中心、傳統産業會館、全國傳統工藝品的常設展覽等的運營工作。根據《傳統工藝品産業振興法》,經濟産業省製造産業局和傳統工藝品振興協會于1975年在日本全國開展了傳統工藝品種的認定工作,通過自我推薦申請和專家組評審、經濟産業省認定,第一批評出50個工藝品種,並依據《傳統工藝品産業振興法》予以資助和獎勵,近年以每年新評選出2個左右的進度發展,至2007年日本全國已確認210種傳統工藝品作為保護和産業振興的工藝品類,分佈在日本全國各地。這亦是日本開展一村一品運動的成果。各地各鄉鎮都積極發掘本地的特色工藝美術品參與全國的評比競爭,通過政府部門的確認,以此為契機,形成發展工藝産品生産的基礎,從而聞名全國。通過一系列的確認和扶持工作,日本的傳統工藝美術品類更為齊全,佈局合理,幾乎使每個鄉鎮都有了自己的工藝産品,有了自己獨特的文化名片。

  與日本各地強化工藝的地域特色相反,我們工藝的地域特色卻日漸模糊,幾乎形成了你有我有大家有的局面,這種局面不僅僅是一種短視的問題,而且是一種自我消耗的問題,長此以往,會最終消解整個傳統工藝美術的發展前景。因此,必須提倡工藝美術的地域性和特色,提倡各地發掘真正有地方特色、代表地方工藝美術水準的産品,儘快形成一縣一品的局面,恢復歷史的傳統工藝美術生態,迎接傳統工藝美術發展新時期的到來。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專稿] 《經緯±0.000》吳德斌個展
· [專稿] 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
· [專稿]墨計-邵岩漢字藝術新作展
· [專稿]尹朝陽 1997-2007
· [專稿]失落的天堂——鐘維興攝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