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繪畫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怎樣理解上海的藝術生態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8-08-13 10:59:30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嚴格來説,對藝術生態的關注是非常理想與學究化的課題,在現實的境遇中,現實是無視生態的。像上海這樣的國際都市,在中國今天的泡沫文化中,究竟需要多少藝術家、多少畫廊、多少非營利美術館與藝術中心算是合適的?這始終將是一個一直可以去追問的問題,但答案也將始終是一個變數。生態這個概念是需要制度來協調控制的,由於今天這個制度的建設還遙不可及,學者的研究也許就只是在紙上談兵了。

  當然,作為一種期待式的紙上談兵也未嘗不可,但這也要看我們在怎樣的格局中來期待。中國的當代藝術生態其實一直是自主式的,藝術家的流動與藝術空間的泡沫性建設其背後的動力是藝術市場,就這一點而言,上海一直是無法抗衡于北京的。五年前,要談論中國當代藝術的城市格局,肯定是説北京、上海與廣州。而今天的情形,廣州已經被很少提及了,廣州的藝術家也在北漂。假如沒有廣州三年展在支撐,廣州的出局是在所難免的事情。眼前,北京毫無疑問實際地佔有著中國當代藝術的中心地位,這是這個時代的諸多因素所決定的。

  也許我們一直會納悶,作為經濟大都市的上海,藝術市場的風頭為什麼始終不東移呢?我覺得,問題還是與藝術家人數的流動有關。有人曾經粗略地統計過,上海藝術家人數在今天是北京的1%。一個小小的宋莊,被登記的居住藝術家人數為3000人,據説沒有登記還有1000人左右。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從側面也在説明一些問題,許多在北京居住的藝術家曾經也在上海生活與工作過,但最終還是選擇了北京。我剛參加的一個在798的展覽,開幕式大致來了7、8百人,而這個觀眾人數在上海是非常難得的。所有這些數據無不在説明,北京在今天依然是藝術家發展的首選之地。

  所以在上海談藝術生態有些過於自戀。上海寸土寸金的地價無疑限制了藝術家在上海的發展與投資。年輕的或剛起步的藝術家要想在上海求發展,實際的境況是非常艱難的。稍許有些實力的上海藝術家,也正悄然地在北京租賃工作室,以圖雙向發展。而在我看來,這個發展更多依然是偏向於市場的。好像存在著一個潛規則,藝術市場在哪,藝術生態就在哪。這個生態是自然的,市場的,甚至於是投機的。學術對於生態的合理建設在今天只是一種書面想像。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專稿] 和而不同——劉騏鳴 徐澤雙個展
· [專稿] 第三屆廣州三年展
· [專稿]俏皮——胡華個展
· [專稿]後視盲區—— 楊少斌個展
· [專稿]黃讚倫個展:33號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