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繪畫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中國當代藝術的面具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8-05-29 12:42:18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1

  無論當年是出於何種目的和處於何種境況,但現在都容易得到這樣一個結論:中國當代藝術特別是前衛藝術發生與發展(諸如,“非時效性”且通常有意帶有“文革情結”的政治波普、體現個人內心荒涼和對社會結構失落的積極反叛的玩世主義,以及努力展示中國式過去和即時發生並相互置換在一起的病態社會文化和現象的艷俗藝術等等),以及“利用大眾文化和消費形象的後現代藝術樣式”(諸如,70後、“卡通一代”)的20年,其實是中國當代藝術架構整體性的賣給西方的20年。

  中國當代藝術都試圖在西方標準的大秤上稱出自己是幾斤幾兩。無論多麼年青氣盛衝動無比的中國當代藝術到頭來走得最可行的道路似乎只有一種即:唯西方為標準才是最有前途的方向標。

  中國當代藝術得以順利發展,很大程度首先來自西方不適時宜的“鼓勵”,也可以直接的説,是他們一手伺養而更貼近實際情形。在這條道路上,諸如,據美國紐約記者統計,中國大概有80-100位國際化的藝術家,以及中國當代藝術“前商業時代”的收購手——宋偉們的精神出亂,同樣都已經不能再準確説明問題了。

  中國當代藝術中最令人矚目的中國前衛藝術,已經被人工的簡化為政治波普、玩世現實主義、艷俗主義等等長期停滯不前的當代藝術。

  某些藝術家的精神荒蕪、藝術操盤手的功利揚名心態,中國當代藝術相關機制反應的遲鈍,都給中國當代藝術設置了不那麼直接體現當代藝術真實的“障礙”。

  最為麻木的狀態是,中國當代藝術從一開始就非常主動的併入了別人的軌道,成為了西方藝術的東方區域的變種。在西方提供技術標準的規範下,中國藝術家開始賣力的生産 “老化”的當代藝術作品,也從此落下了被無數人詬病的罪責。

  諸如模倣、移值、嫁接、剽竊、重復等等對藝術創作而言最致命的詞彙,都成了中國當代藝術的顯著標簽。

  中國當代藝術發生、發展、轉變、變異的20年,無論是前10年集中火力體現在架上的“政治符號”,還是10年之後大力倡導多元化包括雕塑、行為、裝置、VIDEO等等在內的 “商業元素”等等,都無法改變被西方標準牽制的命運。

  讓我們重新梳理一下,中國當代藝術發展的20多年的社會背景,它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其一是上世紀80年代末期的短暫政治風波,其二是上世紀90年代的市場經濟潮流,其三是近幾年來出現的個性生活和消費的階段。

  也正因為,這20年多來,中國當代藝術産生了太多實用主義的“點子大王”。20年後的今天,我們才碰到了一種幾乎荒謬的景況:中國當代藝術好象像犯了錯誤似的,哭著喊著要回到學術的層面上來。

  中國當代藝術的“各個環節上都欠缺責任感”。諸如,藝術家先天性的營養不良、展覽機制的不合理、批評層面的利益纏繞、基金會制度的欠缺、畫廊機制的落後、藝術品市場的不成熟、意識形態的干預等等,都讓中國當代藝術蒙上了一層“水貨”與“偽中國真實的當代藝術”的感覺。

  中國當代藝術的出生、落地、成材、壯大都“老實巴交”和倉促之間帶上了西方的面具。中國當代藝術從當初激烈的內部解放開始,到隨後被納入西方標準的管制範圍和狹仄的經驗判斷內,仿佛像黃健翔解説門似的西方靈魂附體一樣難捨難分緊密聯繫在一起。

  2

  目前,當代藝術市場越演越烈的炒作大勢下,這種本質上已經停滯不前的10多年黃金階段的前衛藝術,仍然將發揮它強大的輻射能力中的具有高度危險副作用的一面。

  一方面,功成名就且最早代表著中國當下的新藝術發展成果的“前衛”藝術,將在很大程度上有形和無形的阻礙中國當代藝術回歸到一條正常的具有中國真實屬性的當代藝術探索的道路上,重新回歸到精神性自覺尋求和靈魂性深層拷問的道路上。

  另一方面,更多為西方製作且取得非凡戰績的“前衛”作品的“生産和行銷”模式,已經被“商業、網際網路、美少女、變形金剛、卡通、漢堡、NBA、電子遊戲、同性戀、異裝癖、時尚生活方式”等改裝過思維繫統的年輕藝術家更加變本加厲的利用,以求最快速度的直通西方趣味。

  於是,機會主義與時尚庸俗化盛行的中國當代藝術,只剩下藉口和一堆和藝術無關的理由。

  在藝術市場被換醒之後,現在成為了中國當代藝術的“亂世”時期。各種大魚小蝦們都在這個舞臺上重手施展法力,以求得到正名。從個體價值論上而言,這確實都沒有什麼疑異。

  但是,令人值得警醒的是,中國當代藝術正走在一條被各種拿來主義的囫圇吞棗的元素消解的道路上。

  消解下的中國當代藝術唯一的畫面潛臺詞,只剩下:似乎是全球統一的國際化背景、似乎只是物質消費的情形、似乎只能傳遞都市化個體生存的狀況;外加些常規性的“大主題”,諸如,環境、空間、環保、戰爭等等,中國當代藝術就這樣在被西方藝術抽走精神脊梁的背景下,大批量生産出了要令舉世都矚目的興奮型中國特色“産品”。

  中國當代藝術的貌似多元,其實是單一;它的繁榮,其實是它的提前衰退;它的先鋒,其實呈現的只是它的滯後。

  經過20年充分運動的中國當代藝術,卻給我們呈現了這樣一個尷尬的處境:在現實面前,可以斷然的拋棄了理想;在主流意識面前,可以毅然的放棄了獨立的世界觀,在公共空間面前,可以輕鬆的舍去個人自由。

1   2   下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專稿] 牟林童個展
· [專稿]盡我所能,重建希望活動現場
· [專稿] 身體·想像·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