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上海少女》
在著名藝術家陳逸飛逝世2週年之際,其成名作《黃河頌》在中國嘉德2007春季拍賣會上最終以4032萬元的高價成交,創下他本人油畫作品的最高價,也創下了中國內地油畫作品成交價的最高紀錄。陳逸飛至今獲得最高評價的是他的早期作品《攻佔總統府》(與魏景山合作)、《保衛黃河》、《踱步》等。那些典型的現實主義繪畫,顯示了畫家很高的造型能力和豐富才情,並奠定了他在中國當代藝術史的地位。大師的作品看似離我們很遠,其實也很近。在北京和上海的幾處藝術館裏,觀眾將有幸近距離接觸藝術大師這一時期的頂級作品,欣賞大師的筆觸。
私博裏的哈默畫廊舊藏
陳逸飛是新海派文化的代表人物,曾簽約美國石油大亨——哈默博士的畫廊,哈默的出現,影響了陳逸飛的一生。1985年,美國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長哈默訪華時,將陳逸飛的一幅油畫《家鄉的回憶——雙橋》當作禮品贈送給鄧小平。哈默很欣賞陳逸飛的畫,拿來送給中國領導人似乎更有意義。古鎮周莊的雙橋經陳逸飛的渲染顯得自然古樸、美輪美奐,後還被聯合國選為首日封,陳逸飛也因此奠定了他特殊的歷史地位,周莊亦跟著出了名。
在北京市朝陽區大山子張萬墳金南路18號,有一個由一圈二層紅頂白樓圍成的四合院,面積很大,與周圍低矮的平房區比較,顯得格外搶眼。這是中國第一傢俬人博物館——觀復古典藝術博物館,在這裡收藏著十余幅哈默的舊藏,多數是陳逸飛早期的油畫經典之作。
走進觀復,大廳中的“上海少女”倚門而立,左手一把折扇,右手一個鳥籠,顧盼生姿,給剛進門的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陳逸飛的藝術之路寬闊而多變,他把自己對美的理解,對時尚的把握,從油畫延伸到其他領域。《上海少女》是陳逸飛為數不多的雕塑作品之一,也是最著名的一件。這是一件兩米多高的青銅雕塑,一個身材細高、扭身顧盼的盤發少女,穿著無袖旗袍,坡跟尖頭拖涼鞋,右手持扇,左手手指勾著一個鳥籠,用極簡單的線條將上海少女特有的嬌嗲時髦表現出來,大膽而準確。2000年,雕塑完成,曾經很長一段時間擺放在上海新天地“逸飛之家”,甚至成了逸飛之家的標誌。隨後,《上海少女》遠赴法國,在盧浮宮展覽60天,成為上海與巴黎兩個國際時尚城市的一個藝術結合點。
位於博物館二層的油畫館裏陳列的《大提琴少女》,1990年曾在美國著名哈默畫廊為他們兄弟二人舉辦的聯展上展出過,當時出版畫冊的第一頁就是這幅作品,後來被一位日本藏家用約五六萬美金購得,再也沒有展出拍賣過,因此保存甚好。“這是陳逸飛早期音樂題材中的精品,他這一成名作提琴系列我們家人手中也很少了。”陳逸鳴記得當時陳逸飛在美國畫這幅作品時只能用“一絲不茍”來形容,“雖然這種類型對於陳逸飛來説駕輕就熟,但從選材到構圖他可以認真到茶飯不思,作畫全過程花了非常大的精力,所以這幅畫幾乎挑不出毛病。”《大提琴少女》作于1988年,作品內容簡約。一位少女身著紫色晚禮服矗立在大提琴後,畫面瀰漫著寧靜與平和的氣息,聖潔而美麗、高貴而典雅。其外表容貌與裝飾物結合了中西方人物的特點,在寫實主義中滲透著中西方文化強烈的衝擊。
陳逸飛的畫作,從大到小都非常精緻,人物、構圖、光線都非常有感染力。如他早期的珍品《農舍》、《晨曦》等作品在觀復都能欣賞到。不僅如此,在觀復參觀還會不由得被它的收藏規模震驚,僅陶瓷、古傢具、門窗三個館就展示了形形色色、數以千計的珍貴藏品。
博物館中的珍藏
陳逸飛是一位有才華的藝術家,這種才能在早年已鋒芒盡展:1976年他與魏景山合作創作《佔領總統府》(又名《蔣家王朝的覆滅》)就是一幅難得一見的經典作品,曾獲全國重大歷史題材作品評選一等獎。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東二層的全國解放戰爭館中就能有幸親眼目睹原作。陳逸飛創作此畫時,還不到30歲。《佔領總統府》的技術及精神含金量應不亞於全國美展的金牌分量,即使在今天看來,這幅作品仍然有著撼人心魄的藝術感染力。《佔領總統府》其畫中透著一種無堅不摧的力量,而這種力量正是那個時代的精神需要。
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中國有一批寫實主義的優秀油畫作品涌現出來,《佔領總統府》是其中重要的一件,作品無論是藝術語言、藝術功力還是刻畫角度都使人為之一振。當時表現南京解放的作品不少,陳逸飛這一幅是“從中挑出來的”。為創作這幅畫,陳逸飛還專門搞了一組雕塑,以便將俯視的角度表現得更嚴謹。在堅實的素描功底造型基礎上,以強烈的色彩對比,把握宏大場面的群體構圖更顯露出畫家對人物內心的深度挖掘。這種火辣辣的場面,在歷史畫創作題材的形式中,以超強的視覺衝擊力量,打破人們長期形成的習作式的創作模式,飄蕩在半空中的紅旗預示一個時代的來臨,又同時喚起人們面對勝利的崇高感。
這幅以總統府為背景創作的國寶級油畫還有一幅高倣真品,去年在總統府史料陳列館第八展室展出。這幅複製品2米高、2.8米寬,儘管不是原尺寸複製,也是精緻的藝術品,價值數萬元。複製品上,連門樓上的彈孔都看得清清楚楚。
陳逸飛赴美留學以前,在上海創作的作品,有多幅被中國美術館收藏,1977年創作的《在你們身上寄託著中國和人類的希望》,1980年與蔡江白合作的《寒凝大地》等。中國美術館曾經整理出一本《中國美術館館藏油畫圖錄》,由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1994年4月出版,書中收有這兩幅作品。但這些藏品並不時常展出,要想看到要格外留意中國美術館的展訊。
藝術街裏的工作室
沒有陳逸飛,就不可能有上海泰康路藝術街。這也許是一句感情用事的話,但事實大體如此。陳逸飛對泰康路傾注了巨大的熱情,泰康路也見證了他生命的最後階段,以及他倡導的大美術觀念的實踐行動和多元發展。
1998年,泰康路一條弄堂裏的食品機械廠在改制後準備將廠房拆了,而以前這條弄堂裏有十幾家小廠,是上海特定時期工業發展的縮影。而此時,盧灣區政府又計劃在泰康路打造一條藝術街,這條弄堂就成了一個實驗田。吳梅森是一個對老上海歷史很有興趣的人,也是老傢具收藏家,他將陳逸飛請到泰康路進行實地考察,陳逸飛轉了一圈後當場決定租用一間廠房做工作室。1999年8月陳逸飛先生的雕塑創作室在泰康路啟用。次年,在這裡完成了“東方少女”雕塑,陳逸飛先生又看中原來食品機械廠有250平方米場地的停車庫,並成為第二個工作室。
第二工作室是陶瓷創作工作室,佈置成具有上海三四十年代風格的大廳,配上老傢具、壁爐、冰箱、收音機使你置身在三四十年代的老上海。輔以陶瓷拉坯工場,以及陳逸飛先生在陶瓷坯上繪畫,還經常舉行一些藝術沙龍。第三工作室在樓上,是油畫創作室,陳逸飛先生油畫作品都在這裡創作完成。第四工作室是“逸飛時尚”服飾的攝影工作室,逸飛時尚模特兒的照片大多數在這裡拍攝。陳逸飛先生工作室共有658平方米,已成為泰康路藝術街一個亮點,曾接待無數客人。現在這條街已經成為上海的一道風景。
《佔領總統府》
逸飛印象
畫家
“商人裏最成功的藝術家,藝術家裏最成功的商人”,這是很長時間以來國內藝術界私下議論陳逸飛的經典語句,顯示了陳逸飛獨一無二的成功現象。1980年,34歲的陳逸飛揣著38美元前往紐約留學,在亨特學院刻苦攻讀美術碩士學位。陳逸飛筆下小橋流水、仕女弄琴的古典情韻吸引了正對與中國做生意有很濃興趣的漢默,之後他成為漢默畫廊的簽約畫家。1995年,陳逸飛與倫敦著名的瑪勃洛畫廊簽約,成為第一位與之簽約的亞洲畫家。
商人
由陳逸飛本人親自設計的逸飛視覺中心,坐落在北新橋,由原北京電視機廠的廠房改建的全新建築,從設計圖上看非常現代。陳逸飛身後到底留下多少資産是一個眾説紛紜的話題,陳逸飛身後遺産等問題一直被炒得沸沸颺颺。陳逸飛生前談到這一系列商業行為時,並不認為自己在“越位”。2002年,一本厚達400多頁的時尚雜誌《青年視覺》問世,向傳媒業進軍。不過做了5期後,由於雙方利益關係沒有達成一致,合作破裂。後來陳逸飛推出了《逸飛視覺》叢書。雖然在形式上有創新,但是具體營利不是很明朗。此後,對於這個光環高度集中在“陳逸飛”三個字上的公司來説,怎樣對繁多的項目進行梳理,並和眾多合作方建立新的信任已經成了一大挑戰。
導演
陳逸飛曾説,銀幕就是他的畫布,攝影機就是畫筆,他常常在拍一部電影之前在紙上勾勒場景小樣。最具有陳逸飛油畫色彩的影片,應該是他在1993年完成的自傳性質的藝術影片《海上舊夢——陳逸飛個人隨想錄》。此後他又拍攝了《人約黃昏》、《逃往上海》等。至於拍拍停停、費盡週折的《理髮師》,陳逸飛曾透露,自己其實沒什麼奢望:《理髮師》已經成為他藝術生涯的一部分,讓他放不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