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海外

楊旭個展"Soul Aesthetic"于新加坡季節畫廊開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3-25 16:41:01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從左至右:季節畫廊負責人李國章,藏家Teng Jee Hum & June,藝術家楊旭

        2014年初春,藝術家楊旭個展《Soul Aesthetics》在新加坡季節畫廊拉開帷幕,此次展覽共展出了近十五幅楊旭創作的的油畫及坦培拉作品。

        楊旭于2008年研究生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第三畫室,繪畫基礎紮實。他的繪畫善於利用連續的圖像演繹作品的題材,筆下經常出現芭蕾舞者、靜物以及錢幣等內容。在技法方面,楊旭一直延續坦培拉技法,繪畫細膩入微,看似中規中矩,然而在畫面貌似的“寫實”、“規矩”和“秩序”之下,他所表現出的卻是一些狂妄、古怪與荒唐現實。


個展空間現場

        楊旭的繪畫中體現著一種“執著”,他用一系列複數性排列來繪畫的肖像、錢幣。這些類似于電影抽幀似的排列組合,造像的圖式來源,都是我們常見的新聞、畫報的老照片。利用影像資源進行繪畫創作是現在流行的一種手法,正如我們以往強調利用寫生進行具象創作一樣。但他在利用老照片的媒介進行創作時有兩種基本方式:一種是強調發現與選擇那些能夠引起他關注、共鳴的圖像,具有對歷史不同階段人的存在狀態的原生臨摹;另一種是老照片的真實不能只是片刻的發生,有許多過去發生的故事和記憶背景。他在對老照片摹本轉化到繪畫的處理上,卻憑添了只能在虛構中才能闡釋真實性和意義的改變。所以他依據老照片創作的真實是帶有主觀性的判斷,即重新建構歷史與人物的圖像和用措置的虛構攪亂記憶,有種不真實的存在和熟悉的陌生感。強調以創作主體的角度來表現他對這些圖像的理解。

        記錄或虛置,不是記錄人物、金錢、場景的“物理”活動,而是觀照歷史在個人生活中的境遇,並表現在這樣境遇中的直覺感受以及態度。這種構成和貫穿楊旭繪畫的語言方式,來自於現代化工業文明的特徵之一,即強調標準化、重復性、複製性。現代化工業的流水線作業、現代的高層建築、商品,被大眾宣傳媒介複製的統一表情等等都是標準化、複數性的産物。非個性化的臉譜和面具是現代社會生活的本質特徵,而這種特徵是區分出古典情感和現代情感的界限。同時,我們的現實生活秩序,也是被不斷地整齊劃一了,每一個生命的存在,都是一種機械的重復,猶如套在我們身上的社會身份與角色,被濃縮在各種格式化之中。

        特別有意思的是楊旭把這些看似標準化、複數性的限制在其作品中故意地造成歪曲與干擾,使我們的觀看脫離了原攝影的視覺感知,既有犯忌般的會心快感,又不失幽默地誘發出各種荒誕的想像。


藝術家楊旭簽名畫冊

        著名策展人,美術評論家馮博一先生評論道,“與其説楊旭是在臨摹與複製,不如説是在清理他過往意識和視覺記憶。他作品的微妙之處就在於一個個圖像裏穿透人性的荒唐,洞悉生命本身的複雜,透露了慾望撥弄下自我的不安和興奮。他在超脫中的強迫症和在快感的宣泄裏還有一絲自嘲與反諷,將原來宏大的敘事消解了,也消解了那宏大事下的緊張和壓抑。”

        對於楊旭來説,作品中的重復性和複雜性是他對繪畫的一種敬畏和尊重。在楊旭的眼中,無論你想要表達多麼深奧、高明的思想,只要用繪畫這種形式來表現,就要誠懇、紮實。在畫的時候,不要那麼“當代”,應該像一個斤斤計較的手藝人一樣完成自己的作品。矯情一點兒説:繪畫就像修煉一般。

        據悉,此次展覽將持續至4月5日。


《雨中風景4》, 坦培拉,50x80cm


《一百萬》,布面油畫,12x24cmx100p


《芭蕾6》,坦培拉,24x21cm


《肉》,布面油畫,25x50cm


《月亮》,布面油畫,25x20cmx15p


左:Audrey Phng (Asian Art Options總監) 右:Teng Yen Lin (藝術家)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