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海外

第12屆里昂雙年展 當代藝術舞臺的主題"新敘事"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11-04 09:23:20 | 文章來源: Artforum


第12屆里昂雙年展海報

“其間...突然,然後”(Entre-temps…brusquement,et ensuite)展名構造出第十二屆里昂雙年展的非既定具體概念。借此,藝術總監特裏•拉斯拜爾(Thierry Raspail)和冰島策展人岡納爾•科瓦蘭(Gunnar B. Kvaran)把聚光燈照向近年活躍于當代藝術舞臺的主題“新敘事”(new narratives)。

從原始社會岩洞壁畫對生産勞作的最初記述,到義大利文藝復興錘鍊的精緻故事,不用多説,“敘事”早已納入學院正統。時間過的太快,如雲覆蓋的後媒體時代將此地彼處,正在發生,和將要發生同時立體交叉。當代敘事觀隨著巨變的傳播方式産生幾何形裂變。

本屆雙年展宛如多媒介藝術表現形式拼貼成的“視覺剪報”,隨意翻看各版面中夾雜地域文化口音的故事新説就不難體會,展覽除了試圖用新敘事觀念的密碼來破譯解讀共有世界的另一層面,更意欲借此現象來測量地緣政治體溫,對話文化生態變異。若進一步照亮“無時差傳播”中共存的各國文化現狀,其摩擦的火花,將衍生出棘手的“文化共生”話題。

於是,紐約新星丹•克朗(Dan Colen)拿出新作≪Livin and Dyin》(2013),離間于無界的大眾文化、可疑的精英意識、朝主流回溯的地下文化。投射出“窗外”影像的陳保羅(Paul Chan),從虛擬空間轉机化政治抗爭到現實的幻景。而敏感於日常心理壓力、隱性生理暴力的英國新生代藝術家艾德•阿特金斯(ED Atkins),其作品巧妙揉合三維動畫、遊戲、廣告和電影電視等多層視覺體驗。十八世紀名家安東尼奧·卡諾瓦(Antonio Canova)的代表作《因邱比特的吻而復活的普塞克》(Psyche Revived by Cupid's Kiss)則被藝術團體“The Bruce High Quality Foundation”重新幽默泡製,昔日經典傳説與今日母子錄音隔空對話,將敘事的時間空間無限延伸。

沒頂公司的《運動場》(2013)出現在遊行成為文化傳統的歐洲國家, 有意或無意,置換錯位在“遊行”還是“遊樂”、“允許”還是“禁止”之間的關係,亦同時凸顯中西兩種不同的政治意識形態場。生活在德國的新加坡藝術家黃漢明(Ming Wong)的三聯影像≪Me in Me》(2013),挪用並重演了古典、現代、虛擬的三則日本故事,略帶滑稽的日語臺詞中道出複雜的亞太文化現狀,以及對個人身份疑問。

同樣,雙年展也不乏老牌明星支撐的歷史架構。從羅伯特·高博(Robert Gober)初期以生存為目的製作的玩偶房子系列,已能聞到藝術成熟期所有傳奇作品的線索。單這份自我完成史,就已構成頗具玩味的敘述形態。 ≪Cut Piece》作為小野洋子的經典自不必多説,當年她所奔赴的唯一當代文化中心紐約,今日已變化出多國當代藝術中心互相為政,如作品中剪碎的衣料散開。當代藝術河流本身體系的轉變過程,從遠處呼應“敘事”概念。而里昂也是依山傍水,蜿蜒的老城曾經歷羅馬殖民地、法國大革命以及二戰德國佔領地,這份歷史臨水映照本屆主題,自有默契在。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