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屆里昂雙年展海報
以“與此同時……突然,以及然後”為主題的第12屆里昂雙年展于9月12日開幕。在獲選參加主展的70位(組)藝術家中,不但有傑夫·昆斯(Jeff Koons)、湯姆·薩克斯(Tom Sachs)、小野洋子(Yoko Ono)、埃羅(Erró)等知名藝術家,也包括了特蕾莎·巴格(Trisha Baga)、法國藝術家尼爾·貝魯法(Neil Beloufa)等一批“85後”藝術家。中國方面,則有沒頂公司、楊福東、楊振中、張鼎等藝術家/藝術小組獲選參展。
自從1991年第一屆里昂雙年展開始,藝術總監提埃裏·哈斯拜伊(Thierry Raspail)每屆都會邀請一位策展人,並且用展覽來回應他所選的“關鍵字”;從2009年,由侯瀚如擔任策展人的第10屆里昂雙年展開始,一直使用“傳送”(transmission)作為關鍵字。作為本屆雙年展策展人,挪威奧斯陸Astrup Fearnley博物館館長貢納B.卡瓦蘭(Gunnar B. Kvaran)將以“敘述”(Récit)作為本屆雙年展的聚焦核心,來回應這個關鍵字。“他希望簡單地以一種對話的方式作為起點。”提埃裏·哈斯拜伊説,本屆雙年展因此有了3個平臺:首先是主展,來自12個國家的藝術家的作品將在里昂當代美術館、制糖廠、布魯奇昂基金會、聖賈斯特教堂(湯姆·薩克斯的一件作品)和安提蓋耶醫院鍋爐房舊址(張鼎的兩件作品)等5個不同的場地展出,其中80%是藝術家們特別為本次展覽創作的;其後是鼓勵業餘藝術家的“維度塔”方案(以里昂60位居民的家作為展覽場地),和涉及到羅訥—阿爾卑斯山地區200個展覽、音樂會、藝術家駐村計劃的“共振”方案。
貢納B.卡瓦蘭邀請的藝術家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全都以“敘述”作為創作對象,並且用藝術的方式去探索講故事的方法和機制。藝術家們帶來了各種不同的創作形態,廣泛使用各種材料和技術。因此本次展覽包括了雕塑、繪畫、靜態和動態圖像、文獻以及空間裝置、表演等各種藝術手段。“它強調了當今年輕藝術家們想像的明日敘事的圖景:一種沒有虛構的懸念和刺激的敘事。”貢納B.卡瓦蘭説,“這是全新的敘事,目的是要疏離我們與世界的關係,還原一種根深蒂固的陌生感和複雜性,而這些恰恰是傳統敘事始終力圖消除和遏制的。這些藝術的敘事讓我們能夠用一種新的更智慧的方式看到和理解這個世界。”貢納B.卡瓦蘭特別邀請了英國藝術家艾德·阿特金斯(Ed Atkins)、捷克藝術家瓦克拉瓦·馬基德(Vaclav Magid)、美國藝術家特蕾莎·巴格(Trisha Baga)、法國藝術家尼爾·貝魯法(Neil Beloufa)、中國藝術家張鼎和日本藝術家千葉雅等一批年輕藝術家參展,力圖全景展現這些居住在世界各地的年輕藝術家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去除好萊塢電影、電視等大眾流行媒介的影響,以自己的方式展望未來。
里昂雙年展是法國政府為開創巴黎以外的大型藝術展而設。跟其他雙年展不同,里昂的策展策略以藝術家的作品為基礎,注重作品之間的對話與聯繫,而非依循地域、國家或媒體等規範。自第一屆“藝術之愛”以來,里昂雙年展曾展出過皮埃爾·蘇拉熱(Pierre Soulage)、讓·米歇爾·巴斯奎特(Jean-Michel Basquiat)、布魯斯·瑙曼(Bruce Nauman)、理查德·塞拉(Richard Serra)、陳箴、阿尼什·卡普爾(Anish Kapoor)等世界各地著名藝術家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