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圖片
現場圖片
現場圖片
愛德華-蒙克(Edvard Munch,1863年12月12日 - 1944年1月23日)是挪威表現主義畫家和版畫複製匠。偉大的挪威畫家,現代表現主義繪畫的先驅。愛德華-蒙克是具有世界聲譽的挪威藝術家,他的繪畫帶有強烈的主觀性和悲傷壓抑的情調。畢加索、馬蒂斯就曾吸收他的藝術養料,德國和法國的一些藝術家也從他的作品中得到啟發。他對心理苦悶的強烈的,呼喚式的處理手法對20世紀初德國表現主義的成長起了主要的影響。
蒙克于1880年進奧斯陸工藝美術學校隨C克羅格習畫,受印象主義畫風的影響。1889年改用傳統的畫法創作《病孩》變體畫《春》,從而獲得獎學金去法國留學,從師L。博納。在法國,他在研究印象主義畫法的基礎上,轉而對後印象主義和納比派發生興趣。他發現線條和色彩有強烈的表現力,試圖用它們畫出活生生的人們,他們的呼吸、感覺、受苦受難並彼此的相愛。
在當時哲學和美學思潮影響下,他努力發掘人類心靈中的各種狀況,表現疾病、死亡、絕望、情愛等主題。因此,他的創作有“心靈的現實主義”的稱號。1892年,在德國拍林美術家協會舉辦展覽,由於受到保守勢力的攻擊,很快被封閉,但對德國青年畫家以很大的刺激,推動了表現主義運動的産生。蒙克的早期油畫《病孩》(1886)、《在靈床旁》(1895)、《母親之死》(1899),多是童年和少年時代生活的回憶。1890年的油畫《聖克盧之夜》和1892年的油畫《卡爾。約翰街的夜晚》標誌著他風格的轉折,顯示出他表現主義畫家的特質。卡爾-約翰大街的傍晚年代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春情》(1894)和《吶喊》(1893),前者描繪人對幽閉的恐懼,後者刻畫人對孤獨與死亡的恐怖感。他于1894年開始從事版畫創作,在木刻、石版、銅版畫方面,都有獨特的創造。他的版畫題材多取自於油畫,其中以《生命》組畫最為出色,被他自己稱為生命、愛和死的詩歌。
蒙克多以生命、死亡、戀愛、恐怖和寂寞等為題材,用對比強烈的線條、色塊、簡潔概括誇張的造型,抒發自己的感受和情緒;他的畫風是德國和中歐的表現主義形成的前奏。
在蒙克的畫家生涯中,他多次曾改變藝術風格。在1880年代,蒙克是自然派(比如《漢斯-耶格的肖像》)和半印象派(見《拉法耶特大街》)。1892年,蒙克樹立了具個人特色的綜合派原始畫風(比如《憂鬱》),在此色彩成為一種象徵,亦是種具有承載功能的元素(比方説《吶喊》)。1890年代,蒙克傾向選擇景深較淺的作畫空間,他經常把畫中的人物安置在前臺。
蒙克一直想表現人物的內心的心理狀態,出現在他畫中的人物呈現了最能表現這種狀態的姿勢(見《灰燼》),這種安排讓蒙克的畫帶來一種好像人物、空氣、記憶、動作和時間在一霎剎那間凝固的感覺,那也許正是人物內心活動達到頂峰的一瞬間。他所畫的人物,猶如舞臺劇的各個角色(就像《病室裏的死亡》),很可能每種特定的姿勢就代表一種特定情緒,類似于某種身體語言。由於蒙克所畫的人物都承擔著表現一種特定心理狀態的使命(以《吶喊》為最有名),所以他創造的男人和女人不是現實的。蒙克堅稱,印象派並不適合於自己的藝術。他對描寫現實的任意一個斷面也不感興趣,他要描寫的是那種充滿了情緒內涵的,且具有巨大的傳神力的狀態。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蒙克殫精竭慮地構思,他的作品創造了緊張氣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