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海外

埃及考古學家:流失文物難追回保護措施需加強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8-06 08:37:25 | 文章來源: 新華網

“當我在國外第一次看到羅塞塔石碑時禁不住潸然淚下,沒有希望把它收回了”,開羅大學考古係教授阿卜杜拉·哈萊姆動情地説。

哈萊姆也是埃及考古學家協會主席。日前,他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埃及諸多流失海外的文物無法追回,同時埃及國內的世界遺産和其他文化遺跡也面臨環境改變的威脅,需要加強保護。

哈萊姆説,埃及文物流失境外有兩個渠道——走私和贈予。“埃及的廣闊沙漠為走私活動提供了隱蔽場所”。

關於贈予,他説:“在19世紀的穆罕默德·阿裏(奧斯曼帝國埃及總督,1805年至1848年在位)時代,埃及曾大量贈送文物給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奧地利和荷蘭等國,動輒三五千件,甚至上萬件,這種大規模贈予源於當時的埃及人缺乏文物意識。”

埃及一直致力於追回流失文物,並已要求世界至少10家博物館歸還文物,其中包括德國柏林博物館所藏埃及納費提提王后半身像、大英博物館所藏有關埃及象形文字之謎的羅塞塔石碑等珍貴文物。

哈萊姆説,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70年通過的《關於禁止和防止非法進出口文化財産和非法轉讓其所有權的方法的公約》,埃及只能追回1970年以後流失的文物。因此,他才會在羅塞塔石碑前絕望地落淚。哈萊姆對走私文物拍賣持批評態度。他説,很多國家都在拍賣被盜文物,希望這種拍賣非法文物的行為在今後能夠消失。讓他感到欣慰的是,埃及於今年2月頒布了新的文物保護法,對偷盜文物處以更為嚴厲的懲罰,“雖然法律不能根除偷盜行為,但是有助於從數量上減少這種非法活動”。

哈萊姆對埃及文物保護表示擔憂。他説,埃及的很多歷史和自然遺産,特別是埃及北部三角洲、東部省、西部省和法尤姆省的文物古跡面臨城市擴張、農業生産、地下水位上漲和潮濕的威脅。

他説,文物保護需要高超的技能、大量資金和對文物所處環境的大量研究,“所幸的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文物保護方面支援了埃及”。

哈萊姆稱讚3日在巴西利亞閉幕的第34屆世界遺産大會,把完善援助發展中國家的保護遺産機制列為核心議題之一。哈萊姆説,發展中國家更加受重視了。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下一頁超級瑪麗走進博物館
上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