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美術館收藏的文化關懷意識
美術館的收藏是一項至關重要的工作,也可以説是美術館的最主要的“硬體”,因此,對於收藏工作的態度和意識,將決定一個美術館的學術及歷史的分量和意義。在美術館的收藏方面,我覺得應具有強烈的文化關懷意識。具體可以是:
一,文化是一個有上下文關係的整體,收藏應注重文化的整體性美術館的最基本的職責是收藏和保護文化遺産,那麼,何謂文化遺産,這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文化遺産可以泛指所有與人類生活相關的存在物,包括有形和無形的;而相對狹義的文化遺産,尤其是可能被收藏和展現于美術館博物館之中的,我們更傾向於認同具有文化史意義的藝術品或藝術文本,也就是説,我們關注——收藏和研究的不應只是一個孤立的藝術精品,而應該是一組與歷史文化相關的、與“事件”、“活動”、“生存狀態”等有上下文關係的藝術文本。
當然,藝術精品具有文化文本的意義,它可能是文化文本濃縮的精華或標的的高度,但是,對於以收藏和保護文化遺産為職責的美術博物館來説,只考慮藝術精品是不完整的,甚至可以説存在著一定的誤區。文化和歷史是一個整體,文化的意義也應是在這樣的整體中産生。因此,收藏既應重視藝術精品及其價值意義,更要注重藏品的序列關係以及相關的藝術文本的完整性。
二,文化並不是歷史資料的疊加和靜態的觀照,而應是具有人文的溫度和情懷。美術館的收藏只滿足於藝術史各環節的銜接和視覺的欣賞性是不夠的,收藏除了文化的整體性之外,需要有強烈的文化關懷和文化意識于其中,也就是説應該具有文化的價值判斷和責任感。出發點引發和決定了藏品的意義,而靜態的藏品也因文化的關注而凸現和豐富其應有的意義。因此,收藏是對一段歷史的負責,是以文化的責任收藏曆史。
三,以文化的眼光和情懷重新解讀藏品,凸現藏品的文化意義。
藏品是靜態的,而對藏品的解讀和使用卻是動態的,這些對藏品的研究及策展的應用,將在文化的關懷之下獲得廣闊的天地和深層的價值;藏品也將與特定的文化背景構成整體的意義。在這裡,一方面是挖掘藏品自身深層而獨特的內涵,一方面將延伸和重構藏品在一種文化場景中的意義。以文化關懷的態度來對待藏品,使深藏于美術館、博物館的藏品回到社會,回到歷史。
四,美術館的公眾意識
美術館博物館近階段以來,從重視“物”逐漸向關注“人”轉向,從收藏、研究“物”到關懷、服務“人”轉向。新型的美術館,越來越多地關注人的問題,關注人和美術館博物館,人和藝術品之間的關係問題,甚至是在美術館博物館的空間中人與人交流的關係等等。從這個角度講,可以説這是一個關於“文化民主化”的問題,它包括公共文化機構的職責職能,納稅人的權益,社會的民主程度等等,更關係到一個進步的開放的社會對待文化的態度和觀念。在這個問題上,作為一個新型的美術館,應該將關注人重視人的問題提升為美術館的戰略職能。也就是説,如何具有“公眾意識”,如何運用相應的方式和手段為公眾服務,如何了解公眾的想法,具有公眾的思路和相應的政策方式,以什麼樣為目標和目的等等。對於這些問題的思考,也就構成了我們所謂的“公眾政策”,即一個美術館工作的出發點和方向。對公眾政策的考慮,首先要了解我們的對像是什麼,也即什麼是“公眾”,它的範圍怎樣;第二、我們可能採用什麼樣的方式來為公眾服務,包括一些實踐方面具體的考慮、步驟還有意識觀念等等。
首先,“公眾”並不是一個無邊的,等同於“人民”的概念,“公眾”是具體的人和群體,“公眾”是由不同的人、群體、階層,不同的專業等構成的,因此,在考慮“公眾”問題及“公眾政策”方面,就不能過於籠統和概念化。
一般來講,一個美術館的公眾政策使命是為了讓盡可能多的人從藝術文化中獲益,這也體現著美術館的“文化民主化”的理念,美術館是一個公益事業文化服務機構,它擔負著為公眾提供文化服務的使命和職能,那麼,所謂的“公眾政策”就是由三方面來展開和體現:
一、公眾的範圍、構成和需求是什麼?當然,公眾的範圍可以説是無所不包的,它包括各個社會階層、文化階層和各個年齡段的人,也包括各種類型即各種興趣愛好、各種特殊的品位和背景、各種特殊的人群等等,其實,這樣的表述已經包含了公眾的類型和構成的分析。
這種對公眾的構成多方面的考慮,這是美術館的服務政策、服務方式等等考慮的出發點。對於公眾多層面細心的分析,包括對資料收集、整理,對他們心理需求的了解,包括一些問卷、調查、分析等,這些方面的工作本身就是一個美術館公眾政策的部分,也是為美術館公眾政策提供了一些有利的思考和進一步發展的基礎。
公眾進入美術館的需求是為了獲得文化的感受和體驗,這也包括精神、情感的興奮、休閒或刺激和思考等等。當了解了公眾的範圍、構成需求之後,我們才能夠制定出相關的公眾服務的政策。
二、我們能為公眾提供什麼樣的服務?由於公眾的範圍、構成的多樣性和複雜性,他們對美術館的需求也是多樣性和多層面的。但是,美術館是一個應具有區域和時代文化標桿意義的機構,那麼,美術館所指向的具有建設意義的文化性也勢必與多樣性多層面的公眾需求無法完全的一致,有時甚至會産生較大差異。在這裡如何面對多層面的觀眾,又跟美術館作為文化標桿的意義構成太大的衝突。在這方面做什麼樣的工作,我個人認為,美術館應該以一種富有文化建設性,包括對區域、對時代所應有的文化姿態和知識理想來為公眾服務。
在公眾政策方面一個很重要的目標是提高更多的公眾文化水準,同時注意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要考慮到不同公眾的接受方式以及他們的構成成分和需求、興奮點,如何重新激發起美術館與公眾之間的活力,使美術館能夠滿足公眾在藝術、歷史、求知等方面的深層需求和潛在目的。
在美術館的這種公共服務方面,由於公眾構成的成分的多樣性,公眾也應該具有的多層面,尤其是對特殊人群的服務和關懷,這既包括專家學者、研究者、藝術家、文化人等等的服務,也包括一些殘障人等等。
當然,美術館的公眾政策是一個很豐富也很有挑戰性的課題,上面提到的只是有關公眾政策思考的出發點,由這樣的出發點展開,會衍生出許多美術館新的思路和意義。比如,公眾政策如何將博物館致力於動態發展的背景中,其確定的方針、綱領應該如何在美術館的一切重要性工作中予以貫徹,如美術館的發展計劃、教育培訓活動和文化傳播活動、履行其社會職能的各種形式、公關活動接待方式等等。比如,如何保證公眾被當作美術館重要的合作者來對待;如何盡可能地保證各個社會階層、文化階層和年齡段的人都來參觀美術館,使參觀者不僅在人數眾多,而且結構多樣,具有代表性;還要保證公眾受到認真接待,有各種付諸實施供他們,使他們認為是真正有意的文化體驗。
美術館的公眾政策其基礎來自於公眾意識,同時既要借鑒理論知識,又要借鑒實際研究經驗,它的直接目的是提高公眾的修養將公眾與美術館與藝術作品之中的關係調整到最佳狀態。“文化民主化”的最好的定義是,“讓更多的人接近藝術作品和精神産品”,(法國作家馬爾羅)我再補充為:讓更多的人以最佳的狀態接近藝術作品和精神産品,這就是美術館公眾政策的文化民主化的實踐和體現。
2009/10/20于中央美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