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文化産業當作事業來做
文化産業需要較長的培育期。當代藝術飛黃騰達的速度驚人,於是整個市場出現了某些不利於長期發展的炒作手段,甚至製造“天價”的生産線。但是一輪又一輪的炒作之後,有炒作價值的藝術家寥寥無幾,於是又開始炒作在校生,如此下去,藝術市場使得投資人、收藏者看不懂,於是失掉了投資信心與産業發展的動力,而最嚴重的後果就是創作力量的不足與題材的匱乏。文化産業的根基在於創作,土壤在於社會的文化追求與文化態度,包括智慧財産權保護等等,這都需要從業者特別是管理者的悉心呵護與積極引導。南韓就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後,充分利用文化這一最具本土活力的産業,改變其脆弱的外向型經濟現狀,通過放鬆管制、産業扶持、培育市場、本土消費等幾大舉措一起入手,南韓在幾年的時間內終於形成了自己的品牌。
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成長,各界對文化力量的認識、對國家軟實力的認識都有顯著提高,反映在産業層面上,則體現在全民對於文化元素的挖掘運用以及開發管理的重視。文化産業是最具有親和力的經濟門類。比如,藝術場館可以為社會注入文化含量,這是利用場館帶動整個的文化産業鏈條的有序健康發展的精神財富成果。以美國為例,短短的幾十年間,從美術館做起,著力在文化的傳播與審美的教育方面,不單單是影響了整個世界近一百年的現代藝術走向,而且輸出了其文化觀念,為整個社會文化産品贏得了源源不斷的認可與消費。
藝術崛起,中國崛起
中國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內,社會的方方面面仍然不斷在發生變化,這體現了中國源源不斷的活力。藝術也在這個大的歷史背景下得到了重視,從而在經濟上得到反映,才造就了中國藝術的一波行情。而如今,在一年以來藝術市場的冷靜之後,行業各部門都亟需反省與思考。
我們的美術院校仍然把學習內容集中在技法、歷史等方面,而對於藝術行業規則、智慧財産權保護、藝術經理人制度等整個産業鏈的介紹還處於空白部分。沒有産業的市場是虛擬的市場,沒有拓展的産業是脆弱的産業。美術館作為社會機構,在某種意義上比院校更具有先天的優越條件。在經歷了完整的思考和自身資源的整合之後,今日美術館經過半年的策劃才推出第一屆青年藝術家高級管理研修項目,並以傳播新觀念,創作新作品為號召,計劃在明年舉辦學員新作展覽,體現教學成果。
中國崛起的時代需要藝術崛起的野心,特別是直接與世界在深層次可以方便對接的當代藝術更大可以作為藝術崛起的重要一極。當代藝術需要真正參與社會進程中,從本土的文化與精神現實尋求它自身的形式,真正與中國傳統建立邏輯聯繫,而不是繼續拿來主義,中國當代藝術才具有歷史性的創造力,實現真正的中國式崛起。
君玉
2009年9月27日于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