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藝術家需要定義時代的野心
——訪今日美術館藝術戰略與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王通偉
近兩個月來,世界經濟的基本面可謂捷報頻傳,於此同時,中國也將迎來一個盛大的國慶日,相信經過十月的一系列慶祝活動,中國人民建設的決心與成就感將登上一個高峰,隨之而來的,必然是一波更大的經濟增長行情。而在幾個月前,人們的情緒顯然沒有這麼樂觀。市場的安靜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好事,藝術批評界開始思考什麼是中國當代藝術,更多的問題與更多的思索浮出水面,中國當代藝術的冷靜預示著一個更蓬勃的未來。正是這個孕育著發展的階段,今日美術館開設了一個針對青年藝術家的培訓課程,計劃十月開課,口號大得驚人——重新定義時代,重新想像未來。
據該課程負責人王通偉先生介紹,目前這個培訓項目的進展非常令人滿意。在沒有做大規模推廣的時候,就已經有不少人慕名而來。王通偉先生説,這説明青年藝術家非常有提高的慾望,現在有一個非常好的趨勢,那就是大家都在青年的藝術家裏尋找新秀,大家都在給青年藝術家各種機會,由於全社會都關注青年藝術家了,所以這個課程才愈發的有意義。
美術館的教育功能不可小覷
眾所週知,今日美術館是中國當代藝術圈響噹噹的招牌,一家民營美術館非盈利走了七年,並且不斷發展壯大,在國際上的知名度、美譽度不斷提升,這與今日的社會責任感是分不開的。今日美術館館長張子康曾説,美術館要為社會注入文化含量,要引領社會審美教育,好的美術館環境有著諸多重要的意義。比如,美國的美術館對於世界藝術的重心從法國移到了美國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的作用。上個世紀戰後,美國的美術館大推現代主義,從抽象表現主義到波普藝術,一一確立了所謂藝術中的美國性,從而建立了強大的當代文化,這是美國之所以能成為現代藝術中心的根本。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中國美術在和國際的接軌中經歷了一個大躍進的過程。近三十年我國涌現了一批在國際上有一定影響力的作品和藝術家。他們用自己的藝術形式描繪了他們感知的社會變革與思潮變遷,他們作品中體現了那個時期的中國思考、中國創造,因此具有相當的感染力和市場認可度。而中國的發展是日新月異的。藝術和社會發展的脈絡有種牽扯不清的關係和難以言説的規律。藝術家往往是超前的,他們對於社會以及自身的敏感常常令他們創作出具有驚人前瞻性的作品。而藝術家又往往是滯後的,或者説與社會脫節的。他只關注自身的感悟與言説方式,往往至社會發展的車輪以及社會價值觀于不顧。這是藝術發展史的特殊性,同時也是藝術魅力的所在。但是無論如何,社會的土壤培養了藝術家,時代的烙印無論是影影綽綽還是分毫畢現,都會在藝術家以及藝術品上有所顯現。當中國不斷崛起的歷史階段中,藝術家也應當在這個波瀾壯闊的時代創造出屬於中國藝術的光榮。
而反觀我們當下的美術教育從對當代藝術的不知不覺到一哄而上,首先反應出來的一種積極地跟進,其次則是盲目的追求投入産出。在種種教育以及體制的滯後環境中,抱著當代夢想的美術專業畢業生進入藝術圈的滿懷憧憬往往在經歷頭破血流。今日美術館推出的青年藝術家高級研修項目即從這樣的背景破繭而出,期望通過觀念的提升和藝術規則的點撥能使初出茅廬的藝術家迅速進入行業,尋找自己的繪畫語言和創作模式。
藝術創業論 新時期藝術家的必修課
在虛無主義、功利主義、消費主義大行其道之時,資訊的氾濫也使得我們今天進入了嶄新的時代,這些集體造成了當下無限的困惑與無限的想像。當代藝術正是在這種前提下成為可能,一切都可以是藝術,藝術審美的多樣性、藝術題材的多樣性、藝術視角的全球化,創造力在不斷突破原始的藝術承載力,於是各種多元化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模糊了藝術的邊界。
因為藝術不再高高在上,抽離于生活。藝術已經成為一種特別的表達方式,或者説一種用於傳達精神的媒介。因此,重要的並非是不是藝術,而是能不能讓別人認同。
由於藝術邊界的模糊性,進一步衍生了藝術功能的多樣化。藝術不再僅僅是藝術。藝術滲入了工業、農業、各個産業之中,以一個全新的身份進入到産品附加值的提升環節。
藝術的邊界大大的擴展造成藝術家的身份和社會意義也在擴展。日本藝術家村上隆被人津津樂道的一點就是他作為路易威登的設計師做出了時尚與藝術的先鋒跨界。同時他也頻頻出席各種場合,提高社會知名度與品牌美譽度,成功的突破了資訊氾濫造成的成就與名望不對等的尷尬局面。
藝術創業論是一門嶄新的學科,也是當下藝術家成長的必修學科。不得不説,我們的藝術家太缺乏成本概念與行銷策略了。藝術家在新時期必須要學會以行銷手段包裝自己,以全球視角、現代人文綜合素養與現代藝術表達材料結合起來進行創作,而這些在藝術家成長過程中至關重要的部分,恰恰是傳統的專業院校不曾涉及的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