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您的位置: 首頁 > 熱點關注 > 觀點

當代藝術也有自己的情感末梢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9-11 08:40:34 | 文章來源: 天天新報

當代藝術是什麼?昨日,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行的上海藝博會國際當代藝術展(下簡稱上海當代展)預展或許會給出答案。

很多人説看不懂當代藝術,其實細細讀來,原來當代藝術也有自己的情感和靈性,一如隱藏于身後的藝術家。而牽動著當代藝術情感末梢的正是社會、歷史和人生。

最“變臉”VS最“幻想”

走進展廳,大家就發現某一展位的施工布展工作似乎尚未結束,兩位工作人員不停地往展墻上粉刷塗料,殊不知這正是本屆上海當代展上唯一一件行為藝術作品。

兩位工作人員將在5天的展覽期間,不斷地將展位的墻壁輪流粉刷成黑白兩色。參觀者會發現這個展位空間就如“變臉”般忽黑忽白。位於“發現:發現當代”單元的這一行為藝術,名為《一生(黑與白)》,作者是內特科·索拉科夫。常説人生猶如一盤棋,黑白人生的感悟在這裡似乎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藝術家給人的感覺總是天馬行空,而上海藝術家徐震的作品則將“幻想”發揮到極致。我們熟悉的WindowsXP桌面——有弧度的綠色草坪,在展廳裏成為現實世界的一部分。更有意思的是,徐震虛構了一群原始社會根本不存在的人種奔跑在WindowsXP的桌面上。虛構的古代文明與虛擬的電腦世界就這樣在展廳裏以現實的模樣碰撞、融合。

最“脆弱”VS 最“傷感”

或許受金融危機影響,或許藝術家本身就是敏感的,在這次展覽中,很多作品表現細膩,非常脆弱。日本藝術家岩崎貴宏的裝置作品,是一套口袋書散落在書架各處。在藝術家的精心組合佈置中,小書成了一幢幢建築,而最有趣的是這些“建築”上都有一輛纖細的“吊車”。主辦方再三關照:“千萬不能碰,這是用書籤上的絲帶,拆成很細的絲,編織而成。”

無獨有偶,記者在另一展區內,看到另一件令人憐愛的作品。懸挂在空中的“展櫃”,給人一種易碎的感覺。實際上,這並非玻璃罩,只是一個白色框架。在“展櫃”中倒懸著一棵綠色植物——發達的根系朝上,小小的葉片飄散著懸浮在空中。細看,原來小綠葉是用紙片一片片粘上去的,懸浮的葉片其實也是黏附於幾乎透明的絲線上。整件作品藝術家利用了人們的視覺錯誤,營造了一種極為脆弱而又空靈的氛圍。

一條巨大的地毯鋪設在展廳要道上,紅色的地毯上呈現精緻、典雅的白色花紋。正當人們隨意走過時,這些花紋卻走樣了,並且逐漸在消失……這件作品,日本藝術家大卷伸嗣用白色粉末在紅地毯上鋪成了頗有立體感的花紋。如果將大卷伸嗣的這件裝置來闡釋生命,華麗卻又轉瞬即逝,讓人頗為傷感、無奈。

日本女藝術家宮家愛子的作品也帶有濃濃的傷感氣息。她用白色晶體狀的樟腦材質做成一個鐘的形狀,封閉在透明的盒子裏。現場呈現的是作品誕生6個月以後的鐘,它正在慢慢消失,不過並非蕩然無存,時間留下了美麗的痕跡——揮發的樟腦在盒子上形成了結晶體。

最“低調”VS最“燦爛”

現場,美國藝術家布魯斯·潘門頓的作品可謂最“低調”。他的作品分別位於中央大廳二樓走廊兩側,若不是懸挂著畫廊和藝術家的名字,幾乎沒有人注意到,擦肩而過的一堵白墻處有件作品。這件作品就沿墻腳“匍匐”著,巨型的黑色充氣物體連綿不斷地在地上蠕動著。一不留神,大家還以為是丟棄在走廊上的黑色幕布。

展廳內大多數作品灰灰的調子,顯得較為沉悶。唯獨台灣藝術家李善單的立體雕塑《無相自在》前,簇擁著一群參觀者,爭相拍照。這是一具盤腿而坐,手持蓮花的人體骷髏,通體金光璀璨,沒有任何恐怖,傳遞出來的恰是一種對於生命的敬畏和莊嚴。據介紹,藝術家運用透視人體骨骼結構的手法雕塑而成,整件作品表面皆以金箔處理,並用了51顆、總計90克拉的晶鑽鋯石鑲嵌,可謂是展覽中最“燦爛”的展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上海藝博會本土參展畫廊逾四分之三
· 上海藝博會國際當代藝術展將辦
· 2009上海藝博會將辦高校藝術設計創新作品展
· 2009上海藝博會海派傳承之旅“海上典藏書畫聯展”
· 發現新的可能 ——上海藝博會藝術總監秦思源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