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美展中設立藝術設計展已經是第三屆了。自1999年第九屆全國美展開始設立的藝術設計展,順應了設計蓬勃發展的時代趨勢,旨在完善大美術理念,並進一步擴大設計藝術的地位和影響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然而,近十年來,設計的發展已經以燎原的姿態蔓延,成為美術院校中的主科目。全國美展作為中國最高級別的美術盛事,在國、油、版、雕等造型藝術領域有著相當的影響力,但在設計領域的影響力還有待提高。這或許因為,藝術設計已經成為門類眾多、包涵豐富的藝術形式,全國美展的設計部分,難以更加全面、權威評判和展現。我們有必要思考:是否應該有“藝術設計”的全國美展,而不是僅僅作為一個分支?
在當代,藝術設計作為一門包容豐富的學科,其總體地位是可以與純藝術相並列的。現代設計是伴隨著機器大生産開始的,是工業文明的産物。雖然舊時的“ART”也有技藝的意義,但是在威廉·莫裏斯提倡的藝術與手工藝運動(art and craft movement)之後,人們開始有意識地將美術與手工藝分開。機械化大生産給經濟帶來了活力,然而卻不能滿足人們對産品美感的需要,於是包豪斯設計學院及包豪斯設計運動,開始直面工業化大生産的現實,努力尋求設計的美學。自此,美術與設計也就分割開來。雖然設計在中國的起步較晚,但今天已經較為成熟,並處於日新月異的發展之中。
設計與造型藝術的性質本不相同。設計是在工業生産的背景下産生的,是與流水線、批量生産這樣的字眼結合起來的。雖然當今的設計強調個性化,但設計的根本特徵是商業屬性。設計師由其對世界的認識,通過其設計産品服務於人們的生活;而造型藝術更趨向於表情達意,傳達藝術家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觀眾通過作品和作者進行情感碰撞。兩者或許有交叉,但表達方式上仍有所不同。雖然在全國美展中藝術設計有全國權威設計師對其進行評選。但是,在全國美展背景之下,設計的評價標準容易趨向於美展的宏觀指向——即強調藝術性、主題性。這種評價標準顯然與設計實用性有些相違背。關於設計的評價標準現在仍然沒有全面完整的定論,但我們現在的設計有些脫離生活,缺乏實用性等問題,這與美展在評選時受其他的美術作品標準影響有一定關係。設計展事的獲獎作品通常有很多概念性的産品,有必要嗎?有。因為舉辦這樣大展的其中的一個目的就是為了探索以後的發展趨勢,但這樣的標準會不會太單一?長久如此,給人造成一種誤區:設計産品只是為了表達理念,也造成了許多設計師的“藝術家”意識。每年設計學院的學生設計作品許多都充滿想像,但很少能有真正結合生活、適合生産的。讓設計離實用更近一些,因為所有的設計都必須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如果藝術設計作為一項單獨的評選、展事獨立出來的話,就比較適合將所有的獎項細分,定位於不同的方向,這樣比較公平、公正,標準也許可以多元化。細分之後也許更有利於我們向專業化發展——審美、實用、市場、環保、理念、高科技、新材料等。審美又包括形式美和意向美,也就是所謂的內容和形式,是要表達什麼樣的意思,用什麼樣的方式表達意思的問題。不僅是全國美展設計展中,現在國內多數的設計大賽受傳統展覽設計評選機制的影響,評選的標準大都趨於審美性,忽略了設計作品應該有的實用性和市場性。而這正是中國的設計所需要和缺乏的,設計如果走形而上的路線,那創意經濟只能是一句空話。
再次,設計與美術的迴圈週期也不同。美術作品具有一定的恒久性。但是設計是隨著經濟、科技以及人們的生活方式不斷發展的,當今社會發展的如此之快,設計是要引導生活而不是滯後。五年的時間,在高速發展的中國早已産生了無限可能,全國性展覽的前瞻性和參考價值也就難以體現。現在中國的設計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其設計門類也相當豐富了,如果為藝術設計門類單獨舉辦類似全國美展規格的設計雙年展或是年展,或許比五年一次的全國美展更有利於推動我國設計的發展。
中國畫、油畫通過全國美展建立並強化了一種行之有效的標準。而藝術設計它應該建立一套設計自身的評價標準。作為國家主導的最高規格展事,有責任,也有可能建立一套關於設計作品評選的標準。將設計分離出來作為單獨的展覽或者是以其他的形式,真正地從中國的設計現狀、設計美學出發,引導中國的設計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