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觀點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是誰扼殺了準藝術家的創造力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7-31 14:23:31 | 文章來源: 北京文藝網專稿

這幾年,社會上對大學教育的批評已經很多,但是在現在比較活躍的藝術界,美術教育上存在的一些問題並沒有進入公共討論的話題範疇。對於藝術家和作品的討論,也僅限于一些成功藝術家。記得07年中央美院畢業展的時候,我看到或者聽説很多批評家、策展人、收藏家都會到現場去尋找自己喜歡的藝術家和作品。但是在今年,我問了一些策展人,他們對今年的畢業展沒有多少興趣,大多反問我“有好東西嗎?”,這其實已經表明瞭大家對畢業展的態度是否定的。

最近,藝術數據網的論壇正在做一個活動,是對中國幾個美術院校畢業展的線上討論,每個討論會找一個批評家來點評,然後連線被討論的院校的畢業生和其他藝術院校的學生一起來討論。他們首先討論的是中央美院的油畫係畢業展作品,我受邀參與點評。在四川美院主辦的網上,讓中央美院的人去討論自己學校的畢業作品,看起來很有意思,但實際上對我來説,這並不會影響我對美院畢業展的看法。

下面是一些網友的提問,我將其整理如下:

問:今年中央美院的油畫係畢業展給你的整體印像是什麼?我看到很多作品都是對人物的寫實。

答:整體上看,今年美院的作品跟去年一樣,比較重視傳統寫實的訓練,無論從技術層面上還是觀念上,都沒有多少創新,大多還是處於老師的籠罩下。但是與往年有個不同的,這次的作品裏比較“當代”的更少了。

另外,關於你説的題材的問題,描繪生活的人物,一直是油畫係幾個工作室都比較提倡的。其實畫人物和畫別的,沒有什麼本質區別,所以我覺得你應該説央美對繪畫技法是比較重視的,而不單單是人物。這是央美老師在教學上的僵化所致,習慣很難改變。央美油畫係是國內最早的油畫教學基地,所以在油畫寫實方面就比較重視,其結果就是很多作品比較僵化,沒有鮮活性。

問:這次的作品裏比較“當代”的更少了。這是為什麼呢?那您對油畫裏面表現的“當代”有什麼看法呢?還有就是在畢業創作階段是技法比較重要還是自己的創作理念比較重要呢?你覺得四川美院比中央美院活躍嗎?

這次的作品比較不“當代”,我覺得有幾個原因吧。一,就是剛才談到的央美比較重視技法的研究,二是美院的教育體制的問題,美院的教育方法比較落後。三,美院學生其實對當代藝術不是很了解,據我所知美院對當代藝術中那些符號化的作品不是很感興趣。我們可以説央美的學生不開竅,不知道如何更好的融入社會,也可以説他們比較保守,對於是不是很“當代”,我想不是問題,藝術不是一時的,我們不能要求美院一畢業就很有名,被畫廊簽約。如果非要給這一切找個原因的話,我覺得還是要回到教育體制的問題,美院的教育還是限于對技法的研究,沒有從思想上給學生更多的啟發,除非老師覺得學生可以在四年內學到所有的本事,顯然這是不可能的。

四川美院的學生就比較“當代”,但這個從長遠來看,未必是好事。一個優秀的藝術家的成長到後期是靠自己的。創作理念和技法是同等重要的,技法不好,怎麼畫好油畫?現在擴招以後,中國的大學教育很多落後的都需要改進,弊端太多,老人太多,很難改。這就需要學生自己去創造適合自己發展的條件。川美從體制上説是比較自由的,央美比較老化一下。這也是央美和川美的一個區別,內向和外向,穩重和熱情,各有利弊。只是從當下來説,從當代藝術生態中來説,央美的教育體制顯然是落後於現實。央美現在弊端很多,各方面都出現問題,擴招以後教育已經有了新的情況,但是在“擴招”這個新情況下,以及現在這個資訊化的時代裏,央美沒有及時的去適應社會的發展,結果就是導致了美院學生的就業出問題,以及很難在“當代藝術”中站起來。這點來説,相比川美,央美弱了點,但是央美的環境還是比較好的,現在的大學生如果指望老師給你的未來帶來多少色彩,那就錯了。只能靠自己。這點來説,川美就比較活躍。就我所認識的近幾年幾個中央美院很優秀的畢業生,他們都是比較低調,有的甚至“消失”或者根本不在公共視野中,用他們自己的話來説,當代藝術太亂了,我在他們的眼中看到了未來。

有一個問題可以終止了。就是央美和川美的問題。央美和川美的學生都不是根本所在,每個藝術家的成功都是自己的原因,如果説某個藝術家因為學校的名氣而獲得了一時的成就,這只是一時的,如果他持久的獲得關注和影響力,那一定是是他個人的才氣、悟性和努力所致。現在的大學教育很垃圾。央美的太板,川美太江湖,其實都有弊端。還是那句話,想在當代藝術中獲得更多人的認可,是需要很多個人努力的。

1   2   下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藝術家化身“隱形人” 他或許就在你身邊組圖
· “虛無”不是年輕藝術家的代名詞
· 藝術家奇妙創意:樹木也是素描家!組圖
· 探訪昆明創庫外3個藝術社區 藝術家渴望關注
· 因為被拋棄 藝術家計劃把自己“迄今為止的一生”全部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