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鮮花》許向群作在當前美術評論界,許向群軍旅美術評論的視角、觀點和方法獨樹一幟,為美術評論同行提供了可資借鑒的學術經驗。
在我看來,許向群軍旅美術評論的學術基礎,首先建立在他對當代美術的宏觀認識和理性把握上。當代中國美術在改革開放的時代形成了極為豐富的圖景,社會變革與發展的現實為當代美術創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充足資源,國際文化交流的日益開闊向當代美術創造提出了嶄新的課題,資訊時代的圖像世界使當代美術創造擁有多種形態並存共生的條件……在這種情形特別是文化情境中,從事美術評論需要有冷靜的心態,對一方面生機蓬勃、一方面也紛繁駁雜的藝術現狀有自己的觀察視角和透析能力,而要在其中理清思路,看清門徑,達到宏闊而不虛、紮實而不泥的境界,當把文化的識覽和學術的精研有機結合起來,更要使學術的理想和自己的情懷通暢地聯繫起來,進而達到思辨與表達的統一,客觀評論與闡發己見的統一。許向群在構築自己的學術基底上做到了寬闊而集中的準備。寬闊體現在他的視野上,他總是能把軍旅美術放在整個中國美術的動態進程中加以審視,從中國美術的時代特徵中評價軍旅美術的特性,讓人通過軍旅美術的創造理解中國美術的總體發展;集中體現在他評論焦點上的,是他緊緊抓住軍旅美術自身的歷史演進規律,側重分析軍旅美術創作在主題特色與語言特質上的文化性和當代性,這就有深度地闡發出軍旅美術的當代文化價值。
軍旅美術創作群體是中國美術界的一個生機勃勃的群體。軍旅藝術家追隨時代,反映軍事題材和部隊生活,豐富了中國美術的總體面貌,與此同時,軍旅藝術家和“地方”藝術家之間的學術交流又是緊密的,軍旅藝術家在藝術理念、風格樣式和語言探索上,同樣具有當代中國美術的基本特徵。老一輩軍旅藝術家創作的許多鴻篇巨制以及他們的個人風格,在中國美術的史冊中佔有重要的分量,中青年一代更緣于專業院校培養的造型功底和新時期提供的文化條件,在藝術形式與語言的開拓上,包括在題材上以軍旅生活為主、兼及個人多樣表達的取向上形成了新的創作格局。我在與許多中青年軍旅藝術家的接觸中,就深感他們強烈的學術進取意識,他們的作品經常在綜合性的展覽空間中顯示出形式探索的銳氣。許向群的美術評論充分注意到這個現實。在他的評論中,他指出了軍旅美術的內容與形式正在從單一型向多樣型轉化;也分析了以現實主義為主體的創作觀念正在呈現出更大的包容性,他更明確地提出,對於大部分軍事題材創作來説,“寫實”不再是重要的追求,“寫心”才是最終的目標;在創作中不僅要畫出“兵味”,還要畫出“人味”,不僅要完成任務,還要充分表達個性……這些見解,既來自軍旅美術的實際,也是對創作現實的理論概括與提升。我相信,貫穿在他的評論文章中的許多見解,不僅對軍旅美術的創作有理論的啟益,對我們整個美術創作也有提高的作用。藝術評論的功能莫過於通作者之意,開覽者之心,許向群的評論就有這種品質。
許向群美術評論的另一個優長是放思于大、著眼于小,這個“小”就是“具體”,這個“具體”又體現在以許多具體的作品為評論的對象和分析藝術的具體特徵這兩個方面。生活在部隊的條件使他有接近軍旅藝術家的機會,而他也長年自覺地以“在場”的姿態去貼近部隊創作的實際,站在他的戰友同道之中,面對畫作説話,知人論畫,為畫作傳。他的繪畫實踐顯然有力地支援了他的評論,因此,他文章中許多閃光的地方是對藝術家創造個性的讀解,是對風格形成的分析,是對藝術語言的體悟。當代軍旅美術的許多重要的創造價值,經他的評論躍然而出,令人注目。
向群為人樸實寬厚,內裏卻有著綿裏藏針般的剛性和較真。他的美術評論之所以獨到,除了他深厚的學養和孜孜以求的寫作探索外,我以為,最根本的是他對學術的真誠。他不出虧心之言,不寫敷衍之文,不講高蹈的套話和假話,能是處説是,非處説非,當他把美術評論當做一種責任文章來做時,一切俗世的客套都會遠去,他在面對畫家和作品時,像一個直言相對的“諍友”,平實的論述風格後面是犀利的思索,也因為言之切理,文筆則顯得清順曉暢,令讀者通過他的文字進入異彩紛呈的軍旅美術長廊,理解和認識軍旅美術的當代風貌。
(作者為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美協理論委員會副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