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書法藝術發展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3-12 11:08:33 | 文章來源: 美術報

反映到文化圈和書法界,隨意戲弄、挑釁弱勢人群不過是司空見慣之事,人們已經逆來順受,見怪不怪了,思想也隨之變得麻木。公益性活動演變為商業行為,文化公共秩序被特定範圍內的“遊戲規則”所代替。一小撮人成為了這種“遊戲規則”的制定者,他們是惟一的解釋權擁有者,即便隨意更改,也能給出“永遠正確”的解答。失去有效社會公眾監督的“遊戲規則”,實際上是將不無霸道的“潛規則”在“明規則”的名義掩護之下,明目張膽甚至冠冕堂皇地進行全社會性的強勢推廣。從高等學府的話語權利獨攬到書法機構各種活動的壟斷性實施,無一不暴露出書法界的不平等和不公正。民主成為幌子,權利高度集中。社會公器(諸如行政、文化權利和相關輿論媒體等等)不再充分為社會公眾所利用,而成為一部分特權人士和組織謀名斂財的工具。

在整個社會的大環境和書法圈內的這種“小氣候”的互相作用和影響之下,普通書法人的生存狀態越來越差,危機感越來越強烈。能夠平心靜氣、淡定從容從事書法研究與創作,不過是一個如同“天方夜譚”一般的神話。隨大勢、趕潮流成為一種趨勢。個人宣傳演變為整體忽悠,自然需求轉化為強勢推廣。而強勢階層對權利的爭奪與名利的過度追求也逐漸形成惡性迴圈,但凡擁有一點便利者,便要不失時機從中漁利,總要想方設法從本來就不太大的書法市場份額當中分得一杯羹。由此,虛飾矯情無所不在,巧取豪奪見縫插針。看似轟轟烈烈的群眾文化運動,實質上演變為書法界的“金字塔”建造工程,最終獲利的還是高居於金字塔尖的少數“遊戲規則”的制訂者,其次是屬於中部位置的附和者和追隨者,而處於“金子塔”基座的基本上都是弱勢人群,只有主動退出和被動接受的兩種選擇,如果不遵從“遊戲規則”,甚至連成為塔基的一分子的資格和機會都沒有。

鼓動宣傳和刻意炒作成為當代書壇的一大特點,也是市場經濟時代整個社會的總體特徵。“包裝文化”的核心是實現經濟利益的最大化,把好的宣傳得更好,把不好的也要包裝為好的。而“包裝文化”的惡俗仍然在於壞的商品和事務在漂亮包裝的掩蓋下,大行其道,以售其姦。從硬包裝到軟包裝都無不夾雜著錢權合流的各種交易,甚至是赤裸裸的交易。

《莊子·列禦寇》中曾言:“莊子曰,知道易,勿言難。知而不言,所以知天也;知而言之,所以之人也。古之人,天而不人。”對此,流沙河先生有如下的解釋:莊子説,學道懂道不算困難,難在懂了而不誇誇其談。懂了而不誇誇其談,因為他已回歸自然;懂了而去熱情洋溢地鼓動宣傳,搞“人偽表演”可見他仍是門外漢。古代修道者謹守樸拙,與一切裝腔作勢絕緣。流沙河還在最後得出了“鼓動宣傳,違反自然”的概括性總結。

我們常常説:“人作惡,天知道!”但天從來是不説的,因為世道輪迴,因果報應。“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但我們不能對莊子的話包括一切聖賢言語進行機械的理解,要融會貫通。假如一個人雖滿腹經綸身懷絕技而默默無聞衣食無著,還能夠做到“抱樸守拙”嗎?假如孔丘老夫子不去週游列國,四方遊説,他的思想能為世人所廣知嗎?任何學問,缺乏實際使用價值就是迂腐之論,無用之學。實質上,經世致用才是古來文士最基本的人生理想。迄今為止,這種思想猶未過時。我倒是更願意看到,真正的“知者”能夠把“一知半解”或“一無所知”者欺世盜名、招搖過市的虛偽的一面“道”出來。如果大家都知而不道,緘口不言,一切仰仗于因果,期待於天道,則“三才天、地、人”談何和諧也!弱勢如果一直默而不爭,以為“不爭之爭”乃是上上之爭,那是自欺也。倘若強勢不顧弱勢死活,或名或利,一爭再爭,乃為欺人也。強勢不爭,已然豐裕,弱勢爭之,尚且短缺。故我以為,所謂“不爭之爭”,關鍵在於分寸尺度和方法策略也。

書法界的山頭林立和各種“觀念”、“主義”之爭,其中一些根本與真正的學術無關,而是話語權力爭奪和書壇“圈地運動”的生動體現,但往往就是這些“主義”和“觀念”的始作俑者手中牢牢控制著書壇話語權力。很多問題,他們根本無法自圓其説,只能借助於自身所佔有的優勢資源實施強制性推廣。一旦有人站出來戳穿“皇帝的新裝”,就會遭到或明或暗的有組織的猛烈攻擊。

當為了片面追求名利而逐世俗之所好,一切高雅的文化活動場所都成為錙銖必較的集貿市場一般時,當書法創作都主動或被動轉變為討好他人的“川劇變臉”之時,當書法家們在權勢和金錢面前都變得噤若寒蟬唯唯諾諾之時,當所有的書法人都被“書法買賣”的魔力之劍困擾得無力自拔之時,如果還有人問“當代書法最缺什麼?”那麼我會毫不猶豫地説,當代書法最缺的不是別的,作品缺的就是格調和風雅,而書家缺的就是士氣與正氣!

   上一頁   1   2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