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歲的樂歐來自北京,因為父母被派到巴黎工作,新學期開始,他也轉學到巴黎,成了一名法國四年級小學生。不久前,在老師的帶領下,樂歐與同學們在巴黎大皇宮通過看展覽上了一堂生動的藝術欣賞課。
樂歐與同學們參觀的展覽名叫“馬蒂斯、塞尚、畢加索……施泰因家族傳奇展”。本次展覽通過展出施泰恩兄妹三人收藏的200多幅現代畫家作品,介紹兄妹三人在世界現代藝術史上承前啟後的作用。施泰恩兄妹三人在20世紀初離開美國到巴黎定居,在那個年代,他們獨具慧眼,發現並支援後來被譽為野獸派創始人的馬蒂斯、立體派創始人畢加索等一些不被社會接受的先鋒藝術畫家。他們創辦現代藝術沙龍幫助和推舉當時瀕臨絕望的青年藝術家,兄妹三人也因此成為不少藝術家的摯友。
在參觀前的一個星期,樂歐收到了老師佈置的作業——兩張卷子:上面有各種各樣與本次展覽相關的問題,例如這次展覽叫什麼名字?施泰恩兄妹是什麼時候來到巴黎定居的?分別説出三幅馬蒂斯和畢加索作品的名字等等。
在家長的幫助下,樂歐通過查詢大皇宮網站順利完成了作業,並對展覽有了初步了解。到上課那天,一班同學在老師的帶領下乘坐公交車來到大皇宮。博物館的講解員熱情地接待了他們,並給每個小朋友發了一個小耳機,講解員通過麥克與孩子們交流。在叮囑孩子們在博物館不能大聲喧嘩、不要用手觸摸畫作後,這堂藝術欣賞課正式開始。
講解員帶領著孩子們在一幅幅油畫、水彩畫中徜徉,並用生動的語言仔細介紹和講解。在馬蒂斯代表作《戴帽的婦人》前,講解員示意孩子留步。“你們看這幅圖,馬蒂斯將顏料盡情揮灑在畫面上。你們看這位婦人的臉部、她的容貌,就是用大膽的綠色和紅色,把輪廓勾勒出來的。”
“馬蒂斯為什麼要這樣畫畫呢?”一個小朋友好奇地問道。“這是因為馬蒂斯是一位色彩運用大師,他認為色彩的目的,是表達畫家的需要,而不拘泥於事物本身的色彩,”講解員解釋道。
參觀完展覽後,講解員帶領孩子們來到一間畫室,請孩子們模倣馬蒂斯或畢加索的風格,創作一幅自己的現代繪畫作品。樂歐花了40多分鐘時間,畫了一幅肖像畫:在深藍色的背景下,一個膚色暗淡的人留著兩行熱淚。畫面人物臉部為一大一小兩隻眼睛、一隻耳朵、扭曲的嘴唇,外加對比強烈的配色,還真有那麼一點兒畢加索繪畫的神韻。樂歐給自己的畫起了個名字——《一個哭泣的人》。
大皇宮工作人員像對待大師作品那樣,一絲不茍地為孩子們的作品加了外框。當樂歐把這幅畫帶回家,媽媽問他為什麼只給人畫了一隻耳朵時,他認真地説:“因為這是一種繪畫形式。”此外,他還告訴媽媽,喜歡馬蒂斯作品鮮艷的顏色,還有畢加索繪畫形式的簡單。
在法國,學生的博物館之行是尋常事。無論是在盧浮宮或奧賽博物館,還是在小區旁不知名的博物館裏,人們經常能夠看到孩子們以班級的形式在上美術課和藝術修養課。各個學齡的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穿梭于各個展館之間,或欣賞畫廊名作,或駐足於雕像前,接受藝術大師們傳世之作的熏陶與藝術洗禮。
雖然在博物館的藝術課並不教多少繪畫技巧,但卻以深入淺出的方式為孩子們進行藝術啟蒙。孩子們在這裡“結識”了畢加索、莫奈等大師,了解了油畫與水彩畫的差異,懂得了寫實和抽象的特點,還觀看了很多藝術珍品。
此外,令人享受的還有博物館內安靜、肅穆的氛圍,參觀者們自覺放慢腳步、輕聲細語。這樣的氛圍能讓人內心沉靜下來、拋去浮躁。博物館熏陶的不僅是藝術氣質,還有做人的品格和生活的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