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缺乏室內樂經驗成音樂學子短板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1-23 09:45:12 | 文章來源: 文匯報

音樂教育怎能急功近利

“室內樂長期以來在‘參賽為先,急功近利’的氣氛中處於輔修學科的地位,個別教師甚至以影響專業課為由阻止學生參與室內樂的訓練。”中央音樂學院附中校長娜木拉的話更為一針見血。她認為,中國藝術教育中,很多教師和家長的心態需要端正。“教師和家長的抗拒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成長,追求‘明星’模式,更加會使學生産生偏離集體合作的意識。”

今年獲得埃內斯庫國際音樂節大提琴比賽第一名的26歲青年田博年是娜木拉的弟子,這位德國科隆愛樂樂團終身大提琴首席,從小就喜歡室內樂演奏。對室內樂的熱愛不僅沒有影響他的獨奏水準,在娜木拉看來就是室內樂訓練使得他的琴聲更豐厚、技藝更完美——田博年先後獲得柴可夫斯基國際青少年音樂比賽金獎、達維多夫國際大提琴比賽第一名及特殊藝術成就獎等獨奏殊榮。“獨奏訓練與重奏訓練是相輔相成的,享譽國際的優秀獨奏家通常也是傑出的室內樂演奏家。”娜木拉坦言室內樂較之專業課更應成為基礎課程,“室內樂的學習是專業音樂演奏者基本能力的訓練,如同素描之於繪畫是基本功一般。室內樂不僅可以鼓勵學生傾聽、尊重同伴,也能使學生更具客觀的頭腦和控制能力。後者恰恰是頂尖獨奏家的魅力所在。”

室內樂教的是未來

正因為室內樂重視的是傾聽與合作,需要持之以恒的訓練和多年的合作才能顯現成效,絕非培養明星之路,也很少有一夜成名的例子,所以,“室內樂教學不可能是快餐式的,教與學都要耐得住寂寞。”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副校長王紹武説,“要認識到我們正在教‘未來’而不是教‘現在’。”瀋陽音樂學院附中副校長張子輝建議以素質教育為出發點改變並擴充專業教師對室內樂教育的認識,讓學校重視、教師支援、學生喜歡,從而使室內樂教育走上良性迴圈的道路。

室內樂既是器樂演奏的最高形式,又是交響樂發展的基礎。柏林愛樂樂團、維也納愛樂樂團等享譽世界的交響樂團都擁有自己出色的室內樂重奏組。反觀國內,至今沒有一支職業化生存的四重奏組合,對樂迷來説,大型交響樂和獨奏音樂會也許更受歡迎。這些現象都表明,中國的室內樂發展仍舊“路漫漫其修遠兮”。

   上一頁   1   2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