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教育本質是“相容並包”
通識教育是中國高等教育新的發展方向,那麼如何來立足國情,開展通識教育?我認為,我們可以從這麼幾個方面來關注:
第一,通識教育應該同時傳遞了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長期以來我們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教育一直處於割裂狀態,理科和文科在中學就開始分科學習;因此理科的學生尤其需要加強人文精神的培養,而對於人文和社會科學的學生則更需要科學素養、科學精神的培養。
第二,通識教育應該了解不同學科的思維方式。通識教育要讓學生了解不同學科的發展歷史、思維方式以及研究方法,從而使學生能夠很容易在不同學科之間、不同領域之間進行交流、討論、研究甚至於轉換。
第三,通識教育應該是和社會發展密切相連,展現不同民族文化和發展。通識教育要求學生關注人類命運、社會發展、百姓疾苦,所以課程設置中應包括環境、資源、文化、社會發展和組織形態、文明衝突、文化交流等內容。通識教育有責任,讓學生通過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的訓練,培養邏輯推理、思維論證能力,使學生能在今後的工作實踐當中具備解決錯綜複雜問題的能力。
當然,通識教育反對片面、極端化的專業教育,但並不排斥科學合理的專業教育。通識教育所體現的那種教學方式、教學理念也要應用在專業教育過程中,可以説有一種相容並包的態度。經過通識教育可以告訴學生,任何一個知識領域都是在質疑和批判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的,所以我們更需質疑的能力、思維的能力,而不是簡單地用這些知識來進行求解的能力。
總之,實行通識教育的目的,是要使學生成為一個合格的、具有責任感的人和公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