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高考成績只是參考 可用可不用
與絕大多數高校相比,復旦大學走得更遠。秦紹德説,5年以來,復旦大學陸續在上海、浙江、江蘇開展了另外一種試驗,可以通過自主測試在高考前預錄取一些學生。目前,該校每年約在上海預錄取550人,在江蘇和浙江各預錄取100人。
被預錄取的學生也要參加高考,但對他們來説,高考並不是決定性的——高考成績僅供參考,復旦大學“可以用高考的成績,也可以不用高考的成績”。
復旦大學發現,自主招生與高考在人才選拔上重合率較高:大多數預錄取的學生,即使不參加自主招生,也能通過高考考入該校。但是通過高考升入復旦大學的學生,未必能通過自主測試。
同時,該校還發現,有一些被預錄取的學生,高考成績低於復旦大學的錄取線。每年700多人中,甚至會有一兩個達不到“一本”錄取線,如果只有高考一條路,他們將無法進入復旦大學。
秦紹德告訴記者,校方對5年來自主招生的學生進行了跟蹤,發現這類生源品質不比統考生差。他們的學業成績較高,在參加社團、充當學生骨幹,或是參與科研等方面,甚至表現更出色。
5年來,很多人想知道復旦大學自主測試的“標準答案”,學校周邊還有人辦自主考試輔導班,純粹以賺錢為目的。但秦紹德説,這種考試是沒法備考的。
2011年,北大、南開、復旦等13所高校聯合組織了自主招生筆試,清華、同濟等高校也分別組建了自主招生聯盟。29所名牌高校分成了3大聯考陣營,這在外界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秦紹德坦言,自己不太贊成聯考。因為不參加任何一個陣營的考試,考生都會覺得失去很多機會,他們會為了爭取這些機會而疲於奔命。他希望教育部能夠批准更多高校開展自主招生。
張志勇則強調:不管什麼學校,自主招生都應有明確的標準和程式,並向全社會廣而告之,全程接受監督。
代表建議:政府該資助優秀的貧苦學生
他還主張,針對農村地區的考生,應該有社會救濟的措施。那些特別貧困又特別優秀的孩子,如果沒錢參與自主招生考試,社會各界、政府、學校該提供幫助。此外,他認為對於落後地區的孩子,在自主招生指標上應該給一定的傾斜。“這是公平的做法。不是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孩子才是公平的。”
兩名代表設想了一個理想的場景。好學校不一定就是“985工程”、“211工程”等重點建設的學校,而是在某一個領域非常有特色。不光本科大學,高等或中等職業學校都可以成為好學校。考生根據自己的基礎、特長、志向,在這些學校中作出理性選擇,每個孩子都各得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