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迎春(保利藝術博物館館長):中國收藏發展仍需要國家的大力扶持
保利藝術博物館是國有大型企業中國保利集團興辦的一家藝術博物館,1998年成立,1999年正式對外開放,我們是中國第一家國有企業興辦的博覽會。辦館的宗旨有三個: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和藝術;搶救遺失海外的中國優秀文物;推進企業文化建設。十年來,保利藝術博物館從海外搶救文物,依託這些文物我們目前興建起兩個專題陳列館,一個是表現中國古代藝術品的,一個是包括中國古代石刻藝術的,目前中國保利藝術博物館還辟專門展廳,每年舉辦多項展覽,包括中國古代藝術品的展覽,還包括中國當代藝術,我們還偶爾做一些海外的西方藝術。
中國的機構收藏興起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逐步開展起來的,最早在浙江、廣東,包括江蘇一些企業實力逐漸壯大之後,對藝術品産生濃厚興趣,然後陸陸續續開始收藏。保利集團也是在90年代中期之後逐漸開始投入到藝術品的收藏裏。當時大家收藏的品類主要是中國古代。進入到21世紀之後,中國的機構收藏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到目前為止,無論從收藏的品類和收藏機構的數量上,都大大得擴展。甚至有一些機構和個人興辦的博物館陸陸續續出現了。但是中國的機構收藏應該説還處在剛剛起步的階段。最明顯的標誌就是中國有許多實力雄厚,盈利水準高的企業並沒有加入到藝術收藏的行列中來。成規模,成系列的收藏還沒有體現出來。比如説像保利是屬於國務院國有資産管理委員會管理的一百家大型企業,這一百家大型企業裏真正成規模收藏藝術的還很少,有計劃建博物館的更少。前一段剛剛公佈的中國的五百強企業,有計劃有目的的每年拿出相應資金來開展藝術收藏的非常少,只有十多家而已。這是中國機構收藏的現狀。
中國的機構收藏,包括個人收藏需要國家政策給予一定的扶持。中國的一些大型企業,特大型企業沒有參與到藝術品的投資和收藏,我想國家政策的支援和鼓勵遲遲沒有出臺應該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在這裡面反映在機構的收藏裏,其中最明顯的就是藝術收藏的入帳的問題,並不能攤入到運營的成本中去,這樣財務負擔就會很大。這裡面涉及到多重納稅的問題。另外,機構收藏和私人收藏最好的出路就是辦博物館、美術館,國家在辦博物館和美術館方面的扶持政策非常少。我們統計過,僅博物館運營方面的優惠政策只是一條,就是博物館門票免稅,博物館門票在當今的情況下,意義很小,像保利藝術博物館幾乎不考慮,因為現在很多展覽都不收門票,所以,博物館門票免稅對博物館並沒有多大的實際意義。建博物館和美術館困難,但是博物館的運營也不容易,維持一個博物館需要一定的資金支撐,博物館、美術館的後續發展更需要持續不斷的資金投入。
第二個想法,金融機構應該借鑒西方的經驗,切實的為收藏機構和個人服務。大家都知道,藝術收藏從來沒有資金用不完的時候,經常有批評説中國的收藏家是投資型的收藏家,藝術品還沒有捂熱就又投放到市場上,究其原因也是很多的,但是應該説這和收藏家本人,和經濟環境,和中國收藏的歷史有很密切的關係。中國人真正富裕起來並沒有多長時間,中國的收藏家,中國的收藏機構的實力還相當有限。市場上偶有風吹草動,必定會對他有影響。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中國的藝術收藏的資金沒有進入正常的體內迴圈。以保利為例,我們收藏的藝術品資産在帳上叫其他資産,在目前的情況下,它沒有辦法做銀行的抵押貸款。保利集團實力尚可,但是對於收藏家來講,這筆資産往往是閒置的資産,收藏越多,閒置資産越大,有的對他的經營就會産生很大的影響。特別是去年全球經濟危機襲來,我身邊的一些朋友資金髮生了短缺,這時候他的藝術品資産是沒有辦法幫他解決這些短暫的困難,他被迫匆忙轉讓,財務上損失比較大。這個方面中國的金融機構有必要採取相應的措施幫助這些收藏家解決短暫的困難。
今年5月份,保利文化與中國建設銀行和國東信託推出了一個信託計劃,我們希望解決一些資金的問題。但這還遠遠不夠,我們覺得國內的金融機構應該借鑒西方的先進經驗,在這方面有所突破。第三,體制內對體制外應該有扶持,目前為止中國的國有美術館和博物館自成體系,機構和個人各自為戰。大量藏品的展示需要國有博物館和美術館給予支援,在西方,在日本,博物館和美術館展示機構收藏和展示個人收藏。而在中國類似的展覽非常少。另外,機構和個人在收藏過程中使用國有博物館和美術館的資料也相當困難。國有的博物館和美術館採取一定的程式,適當開放一些,可能不會有什麼問題,只會繁榮學術,為促進中國的文化事業發展做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