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三高”與北交在德國演出。學軍攝
每每説起北京交響樂團9月份的那次歐洲巡演,北交團長、音樂總監、首席指揮譚利華都感慨不已:“我們必須面對西方主流觀眾和主流媒體,必須要帶中國自己的音樂,才能發出自己的聲音。”從9月12日至22日,北京交響樂團100多人的龐大隊伍,在譚利華率領下,從北京奔赴土耳其,之後轉戰德國科隆、沃爾夫斯堡、柏林,成功進行五場巡演,讓中國樂聲在歐洲大地上留下一次次精彩的迴響。
古羅馬劇場奏中國作品
作為2012安塔利亞錫德藝術節開幕演出,當地時間9月13日晚,在土耳其地中海之濱久負盛名的古羅馬劇場——阿斯潘多斯劇場裏,樂團為當地觀眾奉上了一場交響樂盛宴。音樂會曲目安排中西合璧,上半場是郭文景《蓮花》——為交響樂隊而作,這也是獻給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一部新作品;同時還有郭文景的打擊樂協奏曲《山之祭》。下半場是穆索爾斯基創作、拉威爾配器的《圖畫展覽會》。
音樂會結束,全場充盈著掌聲、歡呼聲、喝彩聲、口哨聲。“第一次聽中國當代的古典音樂作品,很現代,對我們來説還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內涵,不過我們還是很願意去感受,試著去理解。”來自瑞士的一對老年夫妻言語間透著坦誠。他們原本是來錫德度假的,沒想到意外“邂逅”了一支中國樂團,同時還“碰撞”了一回中國交響樂作品。
“安塔利亞錫德藝術節舉辦12年來,北京交響樂團是第一支來自中國的交響樂團,其實也是第一支亞洲樂團。這真的是一場具有重要紀念意義的演出。”錫德市市長卡迪爾由衷感嘆道。
柏林愛樂大廳返場五曲
9月16日,在德國科隆愛樂音樂廳,北交分別在上午和下午進行了兩場演出。
11時的“北京-科隆:雙城合奏”音樂會,是由北交聯袂科隆道依茨合唱團以及“中國三高”所作的特別音樂會,1700人的音樂廳幾乎座無虛席。在譚利華執棒下,“中國三高”精彩亮相,戴玉強、魏松、莫華倫三位男高音歌唱家,憑藉華麗的高音、渾厚的聲腔,令當地觀眾驚嘆。
當晚18時開始的第二場音樂會,可謂北交實力的大展示,尤其是上半場,全套中國作品,包括《熱巴舞曲》、《炎黃風情》組曲,以及郭文景的《愁空山》,由中國竹笛演奏家唐駿喬擔任獨奏,她返場時的一曲《鳥兒樂》將中國的竹笛之美展現到了極致。
9月21日在柏林愛樂大廳的音樂會,是樂團此次德國巡演的重頭戲,也是大軸之作。郭文景《蓮花》、普羅科菲耶夫《第一交響曲》、穆索爾斯基《圖畫展覽會》,演出的三首曲目既能傳達“中國聲音”,也能照顧歐洲觀眾的口味,同時亦可展現樂團的演奏實力。當正式曲目最後一個音符停止,幾乎同時,觀眾起立鼓掌,熱烈的掌聲一次次喚回指揮譚利華,最終返場五曲。
“走出去”有了“北交模式”
在“走出去”曲目選擇上,北交始終堅持半場中國作品、半場世界名曲的原則。在譚利華看來,在國外舞臺上,作為一支來自中國的交響樂團,如果沒有中國當代音樂作品,將無法向他們展示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更無法借此傳遞出中國獨特的文化藝術精髓,而這又恰恰是贏得西方觀眾尊敬最為重要的核心內涵。
此番是北京交響樂團第6次歐洲巡演,從曲目的安排、巡演地點的選擇以及國際商業運作模式,均表現了以國際標準來完成與歐洲樂團公平競爭的姿態,形成了“北交模式”。譚利華説,樂團此次在歐洲演出的經紀人年逾七旬,從事交響樂演出的經紀工作已經30餘年,跟他在一起合作非常輕鬆,“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最佳途徑就是商業演出。只有對方演出商願意買你的節目,你才有可能面對西方主流觀眾,才能夠把中國文化展示給他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