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在土耳其地中海之濱久負盛名的古羅馬劇場——阿斯潘多斯劇場裏演出。 學軍攝
海風輕拂,比起日間,土耳其安塔利亞的夜晚有些冰冷,讓人不禁裹緊衣衫,不過現場近兩千名觀眾的熱情卻又讓人熱血沸騰,周身暖暖……當地時間9月13日晚,在土耳其地中海之濱久負盛名的古羅馬劇場——阿斯潘多斯劇場裏,北京交響樂團的藝術家們,在指揮家譚利華率領下,為當地觀眾奉上了一場交響樂盛宴。在掌聲、歡呼聲、喝彩聲、口哨聲的包圍中,樂團返場加演五曲,觀眾才依依不捨地離開。
一場演出
石階觀眾席涌動熱潮
樂團此行是參加第12屆安塔利亞錫德藝術節,並作開幕演出。對北交每一位樂手來説,這是一次新奇、浪漫而難忘的演出,因為演出場地——阿斯潘多斯古劇場著實很特別。
始建於西元155年的阿斯潘多斯古劇場,儼然一座巨大的石頭城堡,呈圓形,直徑近百米。觀眾席是一圈圈盤旋而上的石階。劇場儘管具有近2000年的歷史,其間經歷過地震、戰爭,但卻未大面積被摧毀,除了部分檐口外,劇場精美的構造幾乎完美無缺地保存了下來。它是迄今為止世界上保存最為完整的古羅馬劇場遺址之一,也是全球遊客前往地中海第一城——安塔利亞的必去景點之一。
安塔利亞所屬錫德市是個旅遊城市,白天,金色海灘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們,而到了晚上,夜生活更是繽紛絢爛,人們常常狂歡至半夜。北交的音樂會時間定在了晚上9點半開始,在被陽光沐浴了一天之後,當地觀眾和遊客們來到這裡,享受音樂的浸潤。
音樂會曲目安排中西合璧,上半場是郭文景《蓮花》(為交響樂隊而作),這也是獻給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一部新作品;同時還有郭文景的打擊樂協奏曲《山之祭》。下半場是穆索爾斯基創作、拉威爾配器的《圖畫展覽會》。
劇場露天,抬頭可望星辰。在如此浪漫的環境中欣賞美妙樂音,觀眾沉醉其中。當兩個小時的演出結束之時,觀眾全體起立,駐足在這個擁有近2000年曆史的古劇場裏,久久不願離去,掌聲響徹整個劇場。指揮家譚利華帶領樂團一次次謝幕,一次次致意,並一氣兒加演了《良宵》、《法蘭多爾舞曲》、《茉莉花》、《鐵匠波爾卡》等五首曲子,氣氛爆棚。
一番“邂逅”
中國作品傳遞新鮮感
樂手們退場時,臺階上熱情的觀眾,興奮地向他們招手致意。那一刻,音樂的力量讓來自不同國度的人們心心相印。
一對來自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爾的母子,母親已經78歲了,走路有些顫顫巍巍。老人家坐在石階上從頭看到尾,興奮之至,主動上前來表達內心的讚許:“太棒了!非常美好!中國的音樂家們很出色!”
“第一次聽中國當代的交響樂作品,很現代,對我們來説還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內涵,不過我們還是很願意去感受,試著去理解。”來自瑞士的一對老年夫妻言語間透著坦誠。他們原本是來錫德度假的,沒想到意外“邂逅”了一支中國樂團,同時還“碰撞”了一回中國交響樂作品。
很多年輕觀眾對中國交響樂作品也很有興趣,就像一位來自德國的小夥子説的,“我從電視上看過一些中國的交響樂團的演出,不過他們演的多是國外作品。今天我是第一次聽中國的作品,我覺得《山之祭》很有特點,裏面有一些中國樂器的運用,打擊樂演奏家(李飚)也很棒,能夠製造出那麼神奇的音響。”
聽到觀眾們的評價,作為北交團長、音樂總監和首席指揮的譚利華深感欣慰,“這麼多年來,北交在推廣中國作品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除了在國內頻繁演出中國作品,委約作曲家進行創作並首演之外,每次出國巡演也都要帶上中國作品,這是一種展示的方式,也是一個推廣中國文化的渠道。”
一次交流
首支中國樂團“拓荒”
對當地觀眾,包括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觀眾”來説,能夠現場聆聽中國樂團的演奏,機會確實不多。今年是中國和土耳其為建交40週年而擬定的“2012土耳其中國文化年”,正是這個橋梁,讓一群來自中國的藝術家來到了土耳其這個同樣擁有悠久歷史的國家。
“安塔利亞錫德藝術節舉辦12年來,北京交響樂團是第一支來自中國的交響樂團,也是第一支亞洲樂團。這真的是一場具有重要紀念意義的演出。北京交響樂團是中國、土耳其文化交流的使者,這位使者給我們這裡的觀眾帶來了一個美好的夜晚。”錫德市市長卡迪爾由衷感嘆道。
為期三個月的安塔利亞錫德藝術節由卡迪爾市長一手創立,如今已頗具影響力。大街上,隨處可見藝術節的宣傳海報。在阿斯潘多斯劇場周邊,到處張貼著北京交響樂團的大幅圖片。有意思的是,主辦方特意在這場音樂會的海報上印上了中國國徽,就連劇場內的欄杆上,也懸挂著中國國徽圖案。因為受關注程度高,土耳其國家電視臺還對整場音樂會進行了直播。“我們希望明年還能邀請到中國的交響樂團來這裡演出,還能欣賞到中國音樂家的精彩演奏。”
坐在石階上俯瞰“樂池”,看著一群黑頭髮、黃皮膚的樂手在輝煌的燈光映襯下激情演奏,聽著最富當代色彩的中國樂聲在千年古羅馬劇場奏響,仿佛在傾聽一場追溯歷史與文明的對話。中國、土耳其,兩個歷史文化悠久的古國在這一刻彼此交融、深情凝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