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雲門舞集2》大劇院將演 台灣夢的延續者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10-26 10:29:34 | 文章來源: 精品購物指南

 《雲門舞集2》大劇院將演

《雲門舞集2》大劇院將演

 《坦塔羅斯》

《坦塔羅斯》

撰文、編輯/杜晉華

“我即將邁入65歲,雲門舞集也即將40週年慶,我想到的都是退休,但我的退休有很多條件,其中之一就是,雲門不能變成博物館,更不能變成林懷民的紀念館,雲門必須繼續下去,雲門舞集2現在就是我的希望。”雲門舞集2即將開啟首度大陸巡演時,雲門舞集創始人、藝術總監林懷民的語氣稍顯沉重但又充滿希望。早在1999年,雲門舞集26週年時,林懷民就在所謂的“人生關卡”之時,創立了雲門舞集2。十幾年來,年輕舞者組成的雲門舞集2以另一種雲門光彩殺出,不僅贏得台灣鄉間地頭的熱捧,更夯實了雲門的口碑。今年10月31日和11月1日,雲門舞集2將首登國家大劇院戲劇場舞臺,演出《雲門新聲》,並於11月在天津、上海、杭州、蘭州繼續雲門舞集2的首度大陸巡演。

台灣人有3種情況會聚集在一起:去教堂做禮拜、競選以及觀看雲門舞集的演出

這一次,林懷民的態度很堅決,鐵了心要做雲門舞集2的“託兒”。在初期的溝通中,他拒絕面對鏡頭,只願意讓媒體把焦點對準雲門2的3位年輕編舞家鄭宗龍、布拉瑞揚、黃翊。然而,觀察到大家對3位舞者的採訪酣暢淋漓時,林懷民突然興致勃勃地加入,暢談雲門舞集39年的發展,“雲門舞集是華語世界的第一個現代舞團,也是台灣夢的投射,有時候,我甚至覺得雲門就是台灣夢的守護者,所以必須盡全力將它的能量延續下去。”

一旦加入對話,林懷民就不由得回憶起雲門最初的艱難與成績。1973年10月2日,雲門第一次在台灣演出,不過1000多人的坐席,卻賣出去近3000多張票,還有很多人在場外站著等票。“這是因為台灣社會對新生事物有渴望,對藝術也尊重。雲門不可能在德國或者美國誕生,他們已經有歌舞劇院的傳統和繼承,只有在台灣,大家期待舞團的出現,當雲門一走進社區,大家就知道,這就是自己的雲門。”他把這一幕稱作“雲門在眾目睽睽的愛護和觀察下誕生和長大”。

1988年,因為財務困難和身體過勞,林懷民關閉雲門。當3年後再次回到台灣出現在公眾視線時,他搭乘的第一個計程車司機責問他,“為什麼要停掉雲門?”林懷民答,“很困難。”司機師傅給林懷民上了一課,“我們開計程車也很困難,但一直在堅持。”接下來的一個月裏,有11個計程車司機“教訓”了林懷民,“有人回憶,寧可不做生意,也要載著家人去廣場上看雲門的舞蹈。就連沒有真正看過雲門演出的老人也託人傳話給我,電視上、報紙上、收音機裏突然沒有了雲門,這很不好。”林懷民這才重新開始了台灣夢的創造。

2008年,一場大火燒燬了雲門租借的排練場。在他們沒有主動募捐的情況下,兩個月裏,就有5000多筆單位和個人的捐款主動送來,希望雲門可以有自己的排練場,林懷民無以為報,“他們就是雲門非正式的股東,雲門對所有人都有責任,責任的兌現就是延續雲門,並做出最好的作品。”

觀眾不懂作品?沒有關係。林懷民把創作比喻成“生小孩”,“人不能夠去計劃生一個什麼樣的孩子,孩子生出來之後,父母能做的只有傾聽、觀察,然後去成全他。有的時候,我自己也是在演出三四年之後,才體會到一部作品的邏輯和芬芳。”

正因為他的舞蹈有寬泛的閱讀理解空間,即使在經濟蕭條、眾多歐美歌舞劇院關門的今天,雲門卻依舊在歐美大都市有穩定的觀眾群——倫敦,11年裏演出了7次;莫斯科,6年裏演出了4次;美國,最長間隔不會超過兩年……這都不是林懷民的驕傲,“藝術不僅僅是美學上或者地域上的價值。”他的驕傲在於,台灣人有3種情況會聚集在一起:去教堂做禮拜、競選以及觀看雲門舞集的演出,“我們還能保證,散場時,場內不會留下一點垃圾。”

“如果有了代步車,那我的世界會變得很小”

採訪中,林懷民會反覆説起自己的年齡,比如至交提醒他,“你已經64歲了,出門連個車子都沒有,每次吃飯都還是別人來接你。”“沒有人會相信我沒有一部車,於是,他們就想送我一部車,甚至給不會開車的我再送一個司機。”他很是懊惱,“我害怕有一個司機坐在我的旁邊,如果有了代步車,那我的世界會變得很小,再沒有更多機會搭乘公交車、地鐵,我再看不到更多人的臉,我連和計程車司機聊天的機會都沒有了……”最後,無奈的朋友只好送了雲門一部箱型車,作為雲門2上山下鄉的得力工具。

此次首度來大陸演出的雲門2創辦于1999年,一則緩解國際演出增多後的演出壓力,二則蓄積雲門的年輕力量。成立當年,台灣發生“九·二一”大地震,林懷民親自帶領團員開赴災區,在斷壁殘垣裏,用一段段舞蹈給災區人民打氣。接下來的13年中,雲門2形成了自己走進基層的傳統,在學校、社區、鄉村的每場演出,都有兩三萬觀眾跟著他們一起舞蹈,最多的一場更是達到了10萬人。

現在的雲門,由雲門1負責全球演出,雲門2則負責走進校園、社區做舞蹈普及工作,雲門2主力編舞家布拉瑞揚就是12歲第一次在鄉間看到雲門舞蹈時,立志成為舞者。

曾經有雲門2的舞者追隨雲門1去歐洲巡演,事後表示“不爽”,還是喜歡雲門2更接地氣的演出狀態,“都市大劇場的舞台下,觀眾席黑壓壓的,就像是舞者在受審。”雲門2的接地氣也是林懷民自己享受的,“舞蹈要是沒有了互動的活力,舞團就不應該存在了。”

《坦塔羅斯》

“雲門2將來要走的路,就是雲門的未來。當我不在的時候,應該有年輕人把雲門扛起來,他們不必經受雲門1過去30年來的生存之艱難,但他們的頭腦一樣經受挑戰,需要比我更勇敢地去創作,用最大的能量去表達想像的世界,用新的手法和語言與新時代的觀眾溝通,所以雲門不會變成一個博物館。”

在林懷民的理解裏,新時代的觀眾是以視覺感受為主的,“我們那一代追求的意義,可能有文字,也有舞蹈等種種,但今天的網路一代,視覺就是他們的語言,接受的幅度也更廣更大,看到顏色、聲音種種組合的舞蹈就可能給滿分。”台北國家大劇院日前曾做過調查,結果發現,60%的觀眾是30歲以下的年輕人。這讓林懷民很震撼,“不同於歐美大劇院觀眾席裏的一片白髮蒼蒼,這60%的觀眾就是雲門2未來希望服務的對象。”話至此,林懷民難掩高興開起了玩笑,“下午5點鐘,從首都國際機場到西單,居然才花了40分鐘,這就是對雲門2最隆重的歡迎。”

雲門舞集2主力編舞

鄭宗龍《墻》的編舞

從小我就跟著家人四處擺攤賣拖鞋,街頭活力和人生百態是我日後創作的源泉。台北藝術大學舞蹈係畢業後,我曾是雲門舞集獨舞者,現在擔任雲門2助理藝術總監。雲門2的演出種類很多樣,駐校教學、駐縣推廣舞蹈、校園示範演出、小區舞蹈講座等,這些不同的演出,都需要更多地關注與深入地了解。從一位編舞者到助理藝術總監,我認為這是很大一步,也需要更多時間來摸索與了解,但我很希望有更多年輕的編導一同來構思,用不同的方式將舞蹈推廣給更多的觀眾朋友,並且在這過程裏,討論、分享彼此對於舞蹈的不同觀點。

2007年構思《墻》,是因為生活和創作都遇到了困境,處在一個低潮。我希望藉由這個作品來面對這個階段的困境,走出低潮。“墻”,一般最簡單的印象就是一種阻隔,這阻隔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如果真的沒有這些阻隔會變成什麼樣?墻是保護也是隔絕,是抽象的也是寫實的心墻與圍墻,所以我試著想這個墻可不可以打破?我想要打開“墻”。

布拉瑞揚《出遊》的編舞

我是台灣排灣族的原住民,布拉瑞揚的意思是“快樂的勇士”。12歲時,受雲門的啟發,我立志成為舞者。台北藝術大學畢業後,成為雲門舞者。1998年在紐約研習後十餘年一直在歐美大都市“曆險”。1999年雲門2成立,當時我在紐約遊學,創團藝術總監羅曼菲老師邀請我回台灣為剛成立的雲門2編舞。我沒有多少編舞經驗,剛開始我不太知道要編什麼。只記得當時常常做夢,這很有可能是因為壓力的關係,但很特別的是,我做的夢大多跟死亡有關係,所以在舞作中出現的小道具:黑傘、黑皮箱、白色床單,都是夢裏出現的東西。我試圖將這些小小的片段拼湊起來,形成了《出遊》這個作品。當時我不太確定這支舞在表達什麼。《出遊》算是我年輕不成熟的作品,它都是靠直覺編舞。不過12年後再回來看這個作品,我看到的卻比以前更多了。一個作品不管到任何一個地方、任何一個國家演出,它總會帶來不一樣的驚喜,有人特別喜歡,當然就會有人不喜歡,這很正常。所以我常説,雲門舞集2的演出之所以好看就在於,你可以在一場演出中看到多樣多風格的作品,如果你對《出遊》沒有感覺,那你一定會在其他的作品中找到感動。其實我一直沒有把原住民的東西放進我的作品裏,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我沒有找對方法,但我慢慢意識到母體文化的重要性,現在我重回台灣密集走訪台灣原住民部落,蒐集音樂舞蹈和文化素材,只有認識自己的根源,才能有更新的創作。

黃翊《流魚》和《下回見》的編舞

從小我在父母開設的舞蹈社看母親教探戈,也跟著從事廣告設計的父親習畫,後來畢業于台北藝術大學舞蹈創作所。我正在進行將舞蹈延展成不同創作形式的計劃,有裝置藝術、微電影、靜態攝影、電子書等,希望能夠讓舞蹈在失去舞者的狀態下,以另一種形態存在,並給予觀眾不同於現場演出時的感動,另外也正在創作人類與機器人共舞的作品。

《流魚》呈現了一種集體流動的身體感,舞者們像是海中的魚群,匯集、流動、分散,詳看單一組雙人動作時可以感覺到動力快速地在兩位舞者間轉換。音樂家塞納·馬恩省奇斯的作品充滿了擺蕩的力度,使舞蹈能承接像浪一樣劇烈高低地波動揮灑。《下回見》是學校編舞課的作業,沒有想過會成為雲2舞臺上的作品。哈察都量小提琴協奏曲愉快的氛圍中涵蓋了緊張、潛伏,我將它轉換成辦公室中的人際關係,也在美國巡迴時加入了上班族受壓抑代表“超人”的形象,是一首節奏輕快的小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