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末,國家大劇院第四屆歌劇節在中央歌劇院版瓦格納歌劇《唐豪塞》充滿神聖的音樂中落下帷幕,在為期近3個月的時間裏,共有8部精品劇目、31場歌劇演出、251場歌劇主題活動集中呈現,超過20萬人次的公眾在這個夏天趕赴歌劇盛宴,分享藝術感動。本屆歌劇節除繼續保持前三屆的大體量和高水準外,自製歌劇“金三角”、首次嘗試民族歌劇、多明戈大賽的加盟等,都讓這一歌劇盛事在國際視野和民族情懷中常辦常新、亮點紛呈。
大劇院獻上“金三角”
本屆歌劇節, 3部“大劇院製造”——瓦格納的《漂泊的荷蘭人》、威爾第的《假面舞會》、普契尼的《托斯卡》相繼上演,堪稱“金三角”的華麗組合成為國內歌劇界難得一見的盛世奇觀。
作為大劇院推出的第一部瓦格納歌劇,《漂泊的荷蘭人》拉開了紀念瓦格納誕辰200週年的序幕。主創團隊沿用享譽世界的金牌歌劇導演強卡洛·德·莫納科為核心的國際班底,帶來了堪比3D電影的視覺效果。《假面舞會》是大劇院首次製作的威爾第中晚期經典歌劇,烏戈·德·安納身兼導演、舞美設計、服裝設計數職,以神奇的想像力再現充滿這部愛恨情仇的大戲。重視視覺呈現又尊重原作,注重音樂內涵並不斷嘗試全新的舞臺技術,新版《漂泊的荷蘭人》、《假面舞會》的現實主義表達,成為大劇院風格的又一張“名片”。
與此同時,自首演以來便好評如潮,一次次掀起觀賞熱潮的復排劇目——國家大劇院製作普契尼歌劇《托斯卡》再度登上舞臺。除此之外,南韓首爾歌劇院帶來的《藝術家生涯》也集結馬爾科·甘迪尼、鄭明勳等國際大牌登臺獻藝。多部經典大戲接連上演,雄渾的氣魄再次驗證了大劇院旺盛的生産能力和藝術凝聚力。
據悉,從2010年開始,大劇院已經形成了每年新製作8部歌劇、排演18到20部歌劇的藝術生産能力與藝術呈現規模,預計到2015年,國家大劇院自己擁有製作版權的劇目將累計達到50部。
咏嘆調結合民族味
6月21日《運河謠》首演之後,不少觀眾“活學活用”,哼著劇中經典唱段離場,悠揚動聽的歌聲不僅迴響在大劇院的穹頂,更久久回蕩在觀眾的心中。《運河謠》首次以民族唱法為載體,從戲曲、民歌、民俗等中國文化精華中汲取營養,將西洋的咏嘆調、宣敘調與中國民謠有機結合,展現運河上跌宕起伏的命運際遇和中華民族的大愛精神。美國大都會歌劇院副總經理樸伊蓮稱,“我喜歡中國民族唱法,我喜歡這樣的聲音,我很喜歡舞美設計,特別是多媒體的呈現。
本屆歌劇節還引進了兩部民族歌劇作品。福建歌舞劇院帶來的《土樓》融入了客家山歌等民族音樂的元素,中國歌舞劇院的《紅河谷》則體現了濃郁的藏族文化。
國家大劇院院長陳平表示,“我們在製作西方經典歌劇的同時,從來沒有停止過對中國本土歌劇創作的探索。希望通過中國藝術家的努力,歌劇這種表演藝術之花,能夠在中國結出別樣的果實。”
女高音收穫新驚喜
“和慧是我全場最大的收穫,她對威爾第歌劇的把握火候極佳,爐火純青的演唱技巧對聽者而言實在是一種享受。”當闊別國內歌劇舞臺14年之久的華人女高音歌唱家和慧出現在國家大劇院製作歌劇《假面舞會》的現場時,觀眾被她收放自如的演唱深深折服。
今年歌劇節期間,第二十屆多明戈國際歌劇聲樂大賽首次落戶中國,這是國內有史以來最高規格和水準的國際聲樂賽事。大賽創始人、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多明戈表示,“在國家大劇院這樣一個新興的舞臺上慶祝大賽二十週年,到中國與熱愛歌劇的人們見面,對我們來説非常重要。”
此外,歌劇節期間還舉辦了第四屆世界歌劇院發展論壇。30多家中外表演藝術機構的院長、總監相聚國家大劇院,並簽署《共同宣言》,推動歌劇藝術在全球範圍的交流與共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