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話劇《黎明1949》歷史關照現實 民生主題引共鳴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9-29 15:28:43 | 文章來源: 解放網-解放日報

話劇《黎明1949》

話劇《黎明1949》

上戲劇院的舞臺上,立起兩面高“墻”,一面是西柏坡後方的房屋內景,一面是國軍前線的戰壕、鐵絲網。超現實主義的舞臺格局揭示了正在此上演的話劇《黎明1949》雙線並置的平行蒙太奇手法:1948年12月30日這一天,中國共産黨的領袖毛澤東在西柏坡,蔣介石在南京,他們分別準備撰寫《新年獻詞》和《元旦文告》。屹立在西柏坡的毛澤東憂慮的是即將取得戰爭勝利的共産黨如何將革命進行到底,如何實現六個“人人有”?南京總統府內的蔣介石回憶起自殺不久的“文膽”陳布雷,糾結著戰爭失敗的原因以及今後的方向。由上海戲劇學院和上海市作協共同出品的《黎明1949》連日來在上戲劇院熱演,“六十年前的博弈意猶未盡,六十年後的警示溫故知新”,將歷史與現實相互關照的民生主題,令台下不時響起掌聲。九幕戲、100分鐘,大家看得入神。據悉,作為國慶獻禮劇目,《黎明1949》將連演6場至10月1日晚。

蔣介石的扮演者是著名演員、上戲校友孫飛虎,該劇是他闊別舞臺20多年後重登舞臺之作。為了出演該劇,孫飛虎一連推掉幾部影視作品,潛心研究人物,更對蔣介石這一角色有了新的認識。編劇谷白自2008年開始寫作《黎明1949》時,就翻閱了大量歷史資料。“所有的事件都是真的,細節也都真實,劇中所有的電報、毛澤東去鄉間的15天視察、蔣介石加印200億金圓券的做法,都是歷史真實資料。 ”谷白透露,“劇本中的對話是虛構的,但按照材料的軌跡來編寫,並不是憑空想像的。”這種歷史之實與藝術之虛的結合,讓《黎明1949》充滿思辨色彩。前八幕戲,毛澤東、蔣介石兩位主人公雖不相見但戲劇內容形成對比,相互牽連的表現手法相當新穎,最後一幕,虛構中的雪夜對話讓前八幕的鋪陳達到高潮。“對這齣戲的年輕主創來説,排戲就是學習的過程”,該劇執行製作人説,“《黎明1949》集合了老中青三代創作人員,拍戲過程中,不同時代的主創各抒己見,這種衝撞和融合,恰恰成就了這齣戲的好看之處。劇本挖掘出了不少鮮為人知的歷史細節,對於觀眾來説,既有‘知識點’,也有可看性。 ”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