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新媒體舞臺炫特技 話劇音樂劇開始嘗試新技術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12-14 14:32:41 | 文章來源: 新京報

新媒體舞臺炫特技 話劇音樂劇開始嘗試新技術

圖為《茶花女》劇照

今年底,當孟京輝的年度大戲《柔軟》、田沁鑫的音樂劇《電影之歌》先後在保利劇院上演,我們發現,兩位導演似乎都對“新媒體”技術産生了濃厚興趣。前者運用實拍和影像結合的效果,製造了虛實互動的哲學意念。後者“玩得更絕”,將舞臺營造出了前所未有的3D大片效果。

其實今年舞臺劇使用“新媒體”技術的案例尤為突出,就在上週日,林兆華與過士行合作的新戲《回家》中也將最新的電腦遊戲《使命召喚》的一段視頻用在了舞臺上,新銳導演黃盈今年年度大戲《當司馬TA遇見韓寒》,還有青年導演趙淼的兒童劇《馬小跳之尋找夢幻島》等都在向新媒體領域拓展。

趙淼告訴記者,人們普遍理解的“多媒體”就是影像和戲劇結合,但隨著科技進步和舞臺劇多元化發展的訴求,僅以影視鏡頭為主的呈現越來越不能滿足創作者的想像力,如今我們看到的視聽創新,應該歸結為“新的傳播媒體”所賜,簡稱“新媒體”。

採訪中很多藝術創作者都認為,新媒體在內地舞臺劇的運用如今已經有了飛躍式的前進。尤其是北京奧運會後以及《阿凡達》等好萊塢3D大片的引進,一方面讓觀眾的視聽需求越來越高,另一方面也為新媒體的舞臺運用起到了潛移默化的助推作用。那麼是否新媒體技術能在近年標榜明星、惡搞的演出市場中殺出一片新天地,開闢新的潮流趨向?採訪中業內人觀點並不統一,但新媒體技術作為未來舞臺劇發展的一支生力軍,已毋庸置疑。正如田沁鑫所説“既然機器能幫我創作,我幹嗎不用呢?”

【變革】

“魔獸時代”的新思路

“從影像變成了空間,這就是從方法論上升到了世界觀”。採訪中孟京輝談了自己的觀點。其實,孟京輝這些年對新媒體的探索也沒有間斷,去年《空中花園謀殺案》他讓一條三維影像製作的毒蛇從道具腿上盤旋而上,讓很多觀眾記憶猶新。這次,《柔軟》的運用最為特別。他將人臉放大到舞臺上,就是在解決一個世界觀的問題,比如結尾男女主角接吻的戲,他説這裡不僅有她對真實世界的質疑,也有對自己的自嘲。

1 技術發展,審美觀也在發展

12月5日,導演田沁鑫執導的大型多媒體音樂劇《電影之歌》在北京結束了首輪演出。記者在演出現場看到,舞臺上忽而火車向觀眾席呼嘯而來,忽而高大的建築在觀眾眼前轟然倒塌,全劇三維影像與舞臺表演結合製造的演出效果,仿佛讓人在欣賞一部舞臺版的3D大片。

“可以説這種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將音樂劇的可看性又提升了一大步。”採訪中,田沁鑫説。她告訴記者,在舞臺劇中以多媒體代替換景,營造一種真真假假的幻境,同時結合舞臺設計産生夢境一樣的時空和地域的轉換,這在國內也是首創。

無獨有偶,在一個月前,導演孟京輝的年度大戲《柔軟》也採用了諸多多媒體技術,與田沁鑫以三維效果呈現不同,孟京輝採取的是實拍和影像的結合,我們在演出中看到,男女主角的臉部影像被現場放大到了背景墻面上。劇終之時,孟京輝乾脆拿起錄影機來了個現場婚禮實拍,但沒過一會,當拍到男女主角接吻之時,實拍的影像突然讓人産生質疑,因為現場的表演卻是兩個演員各自走下舞臺。“這幾年的多媒體,也可以叫做新媒體,我認為一方面是技術的發展,另一方面是美學的發展,它是某種藝術流變的傳承,是在質問真實虛假的關係。”談到新媒體在舞臺上的運用,孟京輝這樣認為。

2 觀眾求變,戲劇人也在求變

其實新媒體技術在舞臺上的運用,國外比我們要早好幾十年。近年隨著中外文化交流增多,引進劇品質逐年提高,國內觀眾欣賞到的頂級演出越來越多,對舞臺視聽效果要求也隨之提高,這就要求國內創作者在舞臺多元化領域的新的探索。記者了解到,早在2001年,林兆華執導的《理查三世》也有過類似的嘗試,如果再往前追溯,1994年孟京輝的《我愛xxx》就曾在舞臺上投放過影像片斷。“不過整體視覺的技術革新,是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始的。”田沁鑫説。

細心觀眾不難發現,除了《電影之歌》,田沁鑫在年初的《紅玫瑰與白玫瑰》中就嘗試了多媒體技術,而年底的《電影之歌》和明年初的《四世同堂》則運用更多。

田沁鑫告訴記者,之所以迷上多媒體,與她從小愛看科幻片有關,而對於3D技術的熱衷,則與她愛玩電腦遊戲有著直接關係。“現在最愛玩《魔獸世界》,我看好如今合作的多媒體設計團隊,也是因為他們都玩魔獸,這樣的人會充滿想像力。”田沁鑫一席話,似乎與她的年齡及創作風格格不入。不過她並不怕外界非議,她認為,新媒體技術在舞臺上的運用能帶來一種催眠效果,就像《電影之歌》,舞臺上呈現的畫面直接將舞臺空間改變,不僅充滿了遊戲感,還具備了3D大片的氣質。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